偶得《朱光潛的人生九論》,與色彩明麗、派頭十足的各類暢銷書相比,淡黃色的扉頁,靜靜躺在一個角落,顯得低調而厚重。
賞讀完《朱光潛的人生九論》,忍不住又細看了幾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該書作者朱光潛先生是我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該書從修養、成長、青春、情感、處世、讀書、文學、教育九個方面將審美融入生活各個領域,道出了大師對美學的深刻理解和獨到的人生感悟。那無窮的妙語,如同滋潤萬物的清泉,讓人獲得難得心靈的寧靜。可以在風和日麗的早晨泡一壺茶,伴著悠悠茶韻品讀之,亦可在就寢前伴著橘黃的夜燈細細品味之。該書跳出為了說理而說理的套路,結合美學、文學于一體,大師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筆觸讓人嘆為觀止。筆鋒溫潤不失明快,說的真切、論得透徹,警言妙句信手拈來,以下精彩之處值得細細回味。
叩問心靈
“每個人都不免有一個理想,或為溫飽,或為名位,或為學問,或為德行,或為事功,或為醇酒婦人,或為斗雞走狗,所謂從其大體者為大人,存其小體者為小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大師回答,幸福是一種享受,人類最上的享受是心靈的享受,心靈的享受源自于對真善美的感受。
砥礪修養
“困難在調和情與理,人是有生氣的動物,不能無情感;人為萬物之靈,不能無理智。”要培養“清明在躬,志氣如神”的氣質。另外,“一個人到了只顧衣食保暖而對于真善美漫不經心的時候,他就只能算是一種’行尸走肉’,一個民族到了只顧體膚需要而不珍視精神生活的價值時,它也就必定逐漸沒落了。”
活在當下
談到立志,朱光潛大師談到他人生的信條是“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情,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情。”抱著“本分做人,腳踏實地,絲毫不帶一點浪漫情調”的生活態度。
知微見著
“在冷靜時默默觀,處處觸機生悟,宇宙間許多治理妙諦,寄寓于極平常細微之中。”“要達到豁達不失沉著,清醒不受迷惑”,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細心觀察的特質,體察百姓疾苦,關心社稷安危,這樣才能有開闊的視野和塑造人生的大格局。
掩卷遐思
在快節奏的塵世喧囂中,細細品讀此書,享受難得的心靈的靜謐。書中有很多引人深思之處,這里不一一列舉,筆者暫且淺談自身的一些感受。
我們這代人,處在一個社會局勢大變革,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潮流中,伴隨社會經濟發展而來的是富足的物質生活條件、便利的生活水平和多元的生活方式。然而,與此形影相隨的還有高昂的房價和物價、職場生存壓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當前,人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財富和權力的獲取和滿足,可當人們擁有的越多,幸福感并未相應增加,簡單的快樂離我們越來越遠。作為一名金融行業從業者,生活節奏較其他行業人員快速得多,相對高的收入總是伴隨著高壓力,那些堅守在一線的員工們,白天是繁重而緊張的業務量,有時晚上是安排滿滿的內部例會和學習培訓,忙碌和壓力常常讓我們的同仁步履匆匆、輾轉難眠。我們總是在向外不斷行動,卻常常忘記去平衡自己的內心,而心靈的滿足才是幸福的源泉啊!
人生如歌,往事如煙。有時候,一味向前,不懂停下腳步細細品味,就難免錯失生活的美麗風景。快速的生活節奏帶來的是高效率,卻讓心靈變得蒼白,而藝術之美在于讓人的精神得到休憩與滋養。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擁有詩般情懷,享受色彩斑斕的別樣人生,大抵是眾人所渴求。
我們總在追求圓滿,無論是金榜題名的歡天喜地,還是衣錦還鄉的春風得意,亦或是造福一方的功成名就,圓滿,讓人覺得這大抵是快樂根源所在。也許在通往圓滿的路上,是無數的跌倒、淚水、爬起來、再跌倒,對于追求結果而言的人看來,過程,只是一個不斷忍受的累積。而真正明白生活真諦的人,是用詩意的美感來看待生活細微之處。在他們看來,夜深人靜,在竹椅上打個小盹的年邁的母親,手里還捏著針線和她孩子尚待修補的衣裳,下一刻,她要編織的是一針一線的慈母之愛;清晨,年輕的山村女教師鞠一捧清泉洗去昨夜備課的困倦,滴滴晶瑩的水滴滑落白凈的臉龐,下一刻,她要揮寫的是一筆一劃的恩師之情;那遠隔重洋,時隔多年重返故鄉的老人,看到家鄉的山山水水,不禁老淚縱橫,那一刻,滄桑的淚水所表達的是一點一滴的故鄉之情。微風吹來,香氣襲人;夏至已到,綠蔭四野;夕陽西照,碧波蕩漾;夜臥聽雨,窸窸窣窣,豈不快哉!
生活之美,美在有欣賞美的心;生活之美,美在有詩意般的情懷;生活之美,美在用別樣的視角過著別樣的生活!
發現生活之美,要有一顆寧靜的心。正所謂“非寧靜無以致遠”,英國詩人華茲華斯也曾說過“詩起于沉靜中所回味得來的情緒”。寧靜賦予詩的靈感,幸福同樣也伴隨著寧靜而來。一個成天浮躁的人終究難以得到幸福的垂青,因為,幸福源自內心寧靜的情緒。寧靜能夠驅散困惑,寧靜能夠洗滌雜念,心無雜念則萬物皆美。
發現生活之美,要有一顆自知的心。正如朱光潛大師所言“真正的自信力要以自知力作為基礎。”這世上最難駕馭、最難控制、最難理解的正是自己的心靈。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曾懂得過自己,他們生活在外物的旋渦中,可憐而盲目的撲騰沉浮,不知方向,無怪乎古希臘的“認識你自己”流傳甚廣。人貴在自知,為可為之處,避不可為之處,方能游刃有余立足社會。
發現生活之美,要有一顆熱情的心。熱情不是嘩眾取寵的張揚,不是固步自封的盲干,而是有勇氣敞開胸懷,有“海納百川”的氣魄,朝著一個目標,懷著滿腔熱忱,相信一個人如果肯奮斗,一定可以打出一條生路來,任何艱難的環境都是可以克服的。熱情之舟將帶你到達你想到達之處,領略無限美麗風景。
發現生活之美,要有一顆博愛的心。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愛”,無論是愛人還是被愛。“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愜意源自對生活的博愛,愛這碧海藍天,愛這草木之情。博愛如水,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所到之處,讓萬物充滿生機,愛所行之地,讓美永駐人間。
無論生活在此地亦或彼地,無論得意亦或失意,無論曲折亦或平坦,讓我們懷著詩般情懷,過一種別樣生活!
小記:這是兩年前的一篇小文,再拿出來,告訴自己,無論何時何地,要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陸陸續續寫了很多文字,時光交錯,一些只是說給自己聽,也許有一天,會給那個真正讀懂我的人看,那些記錄曾經歲月的字句。無論如何,依然要做那個樂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