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是個外來猴
文/張守權(quán)
? ? ? ? 按常規(guī)思維,中國古典文學(xué)四大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國籍該是中國本土的,無論《三國》、《水滸》、《紅樓》,其主要人物均產(chǎn)自中國本土。而《西游記》卻例外,唐僧一路西去,注定書中有很多外國人或外國妖。我們且看,以唐僧師徒四人外加白龍馬為例,八戒沙僧來自天界,白龍馬來自西海,悟空來自東勝神洲,只有唐僧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 ? ? ? 寫到此處,也許各位會產(chǎn)生疑問,這孫悟空不是“東勝神州”的嗎,這“神州”難道不就是中國嗎?須知此“神州”非彼“神洲”也。多年以前,未讀原著的筆者亦有過關(guān)于二者的誤解。
? ? ? ? 《西游記》是一部以孫悟空等人共保唐僧赴西天印度取經(jīng)為線索的神話小說,既然取經(jīng),便難免會使書中充滿了濃重的佛教的色彩和基調(diào)。按照古印度原始佛教基本經(jīng)典《長阿含經(jīng)》的說法: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四周有七金山圍繞,七金山之外,則是浩瀚的咸海,四大部洲即分散在此。四大部洲,包括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盧洲。四部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類,彼此完全隔絕,互不相通。小說《西游記》中,吳承恩將“四大部洲”安排為玉皇大帝管轄下的世界,佛祖如來則是西牛賀洲的總管,唐僧取經(jīng)所去的西天天竺國便在西牛賀洲。也就是說,今天的南亞一帶基本屬于西牛賀洲。而唐僧取經(jīng)的出發(fā)地,是與西天西牛賀洲相對應(yīng)的東土,即南贍部洲的大唐帝國。這是個極容易被我們誤解的細節(jié),長期以來,很多讀者都誤以為《西游記》一書中開篇提到的“東勝神洲”該是“東勝神州”,“神州”即華夏大地,該是東土大唐,實乃大錯特錯。《西游記》一書中的東勝神洲卻在南贍部洲之東,嚴格意義上說該是東北,也就是東土大唐的東北。吳承恩《西游記》一書中設(shè)想的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傲來國”,國中的花果山即是孫悟空的誕生地。由此可見,悟空并非誕生于中華本土,而是個十足的來中國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的外來猴。
? ? ? ? 《西游記》書中雖交待清楚了四大部洲,但是,吳承恩卻一不小心將四大部洲的相對位置搞錯了。在小說第一回中猴王尋師之路有這樣一段描寫:“自登木筏之后,連日東南風(fēng)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須知按佛教所說該是吹東北風(fēng)才會到達南贍部洲。之后,猴王“在于南贍部洲,串長城,游小縣,不覺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可見,他學(xué)藝之路是從東勝神洲出發(fā),途徑南贍部洲,到達西牛賀洲才最終拜到菩提祖師門下。
? ? ? ?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央視86版《西游記》電視劇的熱播以及近年來旅游業(yè)的蓬勃興起,在距小說作者吳承恩的故鄉(xiāng)江蘇淮安一百二十公里之外的連云港市成功的打造了與小說《西游記》有關(guān)的主題景點,其中不乏諸如孫悟空誕生的石頭媧遺石、八戒石、沙僧石、栩栩如生的唐僧崖以及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拐杖柏、曬經(jīng)石、團圓宮、水簾洞等諸多與《西游記》元素有關(guān)的景點。開發(fā)者利用《西游記》這部在中國深入人心的作品人為的再現(xiàn)諸多小說場景,一來可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二來可以讓人們在各種大長假小長假期間在消遣娛樂中領(lǐng)略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可通過地方特有的文化品牌增加地方的GDP,這一切均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牽強附會的撰文力證花果山中“毛公石”那句十分不靠譜的“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云臺山”就大可不必了。孫悟空畢竟是個神話人物,近年來,學(xué)者們普遍認為其原型是一個名叫石磐陀的西域人,與花果山的誕生地可謂相去甚遠。《西游記》一書中的人物有一定的歷史原型,但小說畢竟不是歷史。把小說中的幻想人物硬性的落戶于現(xiàn)實世界的某城某地,那真的像近些年山東一帶某些村莊人那般去拼命爭搶誰為武大郎潘金蓮的后代一般無知和可笑了。
? ? ? ? 按《西游記》一書描述,悟空來自東勝神洲,這一點鐵案如山,毋庸置疑。東勝神洲是今天什么地方,這畢竟是古印度人的一種樸素的世界觀,畢竟出自文學(xué)家吳承恩虛構(gòu)的神話,這一切,均帶有相當(dāng)大的幻想成分,我們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我想,無論如何,悟空一定不是來自韓日。悟空即使是個外來猴,絲毫也不影響我們對《西游記》一書的賞讀,不影響每個成熟的讀者對于這個文學(xué)形象的無比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