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部電影是張嘉佳同名小說改編的,去年朋友把這本書借給我看,我從頭笑到尾,不過看電影卻讓我抹了一把淚。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作者張嘉佳以自己在微博上所講的33個真實的愛情故事而總結編著成的愛情小說。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義在網上瘋狂流傳,幾天內有1,500,000 次轉發,超4億次閱讀,引來電影投資方的巨資搶購,轉瞬便簽下其中5個故事的電影版權。
書中33個故事都是碎片化的, 而電影把這些碎片化,主線單一的故事掰開揉碎,最終形成一部完整的故事。
戀而不得
電影中把陳末與蓉兒、幺雞的愛情故事、荔枝與茅十八的悲情愛情故事、以及燕子與豬頭這一對不平等的愛情故事穿插在一起,整個電影表達的就是戀而不得的愛情故事。
在沒有了解張嘉佳寫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中想要表達的是對自由的向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蓉兒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放棄了陳末,燕子為了追求自由放棄了豬頭,幺雞為了追求愛情自由離開了電臺。所有這一切仿佛都在訴說著為了追求自己心中想要的自由而放棄了愛情。
但當我深入了解這部作品的創造背景,作者的經歷之后才發現我看到的并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誠然影片當中確實是有對自由的崇尚,但更多地還是表達戀而不得的心酸。
張嘉佳當年曾參加江蘇衛視的相親節目《歡喜冤家》,并結識女嘉賓薛婧,隨后其更在節目中求婚抱得美人歸,不過兩人卻在相識一年后離婚。
因此而埋下了戀而不得的情愫,同時,作家張嘉佳也是個特別愛聽故事的人,所以,在他的內心中保留了很多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情感的各異故事,他將這些故事收留、積攢。
于是有了這本書,有了這部電影。
愛情的真相
影片中四個愛情故事處處埋藏戀而不得的情愫。陳末和蓉兒分手后一直對蓉兒念念不忘,他期望通過墮落的方式引起蓉兒的關注與內疚,明知彼此都回不去,明知蓉兒想要的東西他給不了,但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護著她,在蓉兒被騙之后陳末用撞車的方式去幫助蓉兒。
而幺雞為了成全陳末和蓉兒精心策劃了一場戲,轉身便離開了陳末的世界,幺雞的求而不得變成了自我犧牲,為愛情犧牲自我。
與此同時,站在天臺上的陳末明白自己愛上了幺雞,他想要與蓉兒告別,告別過去,去迎接新生活,可是幺雞卻離開了。
我相信當陳末知道自己愛上幺雞之后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因為他即將完成自我救贖,即將迎接新生活,可是生活卻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幺雞走了。一個人的戀而不得瞬間變成兩個人的戀而不得。
豬頭和燕子的愛情故事很勵志可也逃脫不了悲情的結局。從一開始豬頭和燕子的愛情就是不對等的,豬頭付出的太多,過于沉醉在自己編織的美好愛情故事當中,他不知道燕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廂情愿的愛她,為她付出。影片最后豬頭去了非洲,一路追隨著燕子的腳步,終究還是戀而不得。
最讓我覺得惋惜的還是荔枝和茅十八的故事,原本以為這兩人很般配應該可以走到最后,沒想到最后會是這種結局。
茅十八身中刀傷死死抱住荔枝,不想松手,而荔枝一心想著要去追匪徒想要推開茅十八,她說,你在這等我,我很快就回來了,可是茅十八死都不愿意放手,因為他知道一旦自己放手再也沒有機會抱住他心愛的姑娘了。
我在這一段哭的稀里嘩啦,不是因為茅十八將要死去,不是荔枝的戀而不得,而是在這種情形下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想的是什么,將要面臨的是什么,只是固執的想要去做自己當下想做的事。
茅十八還是死了,荔枝帶著他的回憶繼續生活。死亡式的戀而不得最令人心痛。
整部影片中的主角,沒有一對是善終的,都是在愛情中求而不得,各自追求各自想要的東西。
張嘉佳戀而不得的情愫在影片中表現的一覽無遺,雖然影片中還表現出其他東西,但我認為戀而不得的情愫一直貫穿整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