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195 閱讀需要4分59秒
1“做人”是什么?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有個學習很好的青年,工作卻十分不順利。每個工作干不過三個月,就會被辭退。
家長去問老板,老板的回答是,這個孩子太不會辦事,分配的工作不認真做,跟同事斤斤計較,見到領導也沒有應有的尊重,實在不適合職業環境。
于是家長嘆息,以前只是注重孩子的學習,卻沒有教他怎么做人。
我有些好奇,學會“做人”是一種什么技能?
2關于技能
從小孩子開始,我們就開始讓他進行各種技能的學習了。
看看現在的小朋友,如果沒有報名課外班,學習過樂器、英語、體育其中的一種,幾乎都不像生活在現在的時代。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的這項技能可以足夠堅持一輩子,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學習的越早越好了。如果時間是一個起跑線,學的越早,就相當于跑的越早。我們總希望孩子的每個優勢,都會在這種時間積累下被足夠放大。
但我個人覺得,不少技能,僅僅算是短跑的起跑線,還算不上長跑的。不僅僅是因為孩子能堅持足夠長時間的技能很少,而且有很多技能,內涵其實在不停變化。
我個人是寫代碼的。我不覺得,一朝學會編程技術,然后就能吃老本好多年。雖然基礎思想并沒有太大顛覆性的變化,但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技能更新時時刻刻逼壓而來。所以我對過于夸張的強調技術和技能,還有強調技能的過早培養,總抱有一些懷疑。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畢其功于一役”的事情。
對于孩子們流行的各種技能,例如鋼琴、小提琴、古箏的樂器系;語文、英語的語言系;籃球、乒乓球、游泳、高爾夫的體育系;奧數、機器人、唱歌、朗誦的特長系。學習各種技術讓人對孩子未來充滿遐想,但僅僅是早學兩年,就真能算熟練掌握,比別人多領先幾圈了么?
在培養孩子技能樹上面,幾乎每個家長都是焦慮的。
還有那句著名的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呢?是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技能么?
3情商的培養有沒有路徑?
學習是一種模仿,孩子模仿最多的也是家長。
如果相信跟著老師就能學會各種技能。那么跟著家長也會學會各種習慣和待人接物,是一個道理的。因為孩子的學習同樣是在模仿。
作為被孩子觀察、模仿、學習的榜樣,可以這樣說:孩子的第一個起跑線就是家長。
老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為什么說自己家的孩子像家長,是因為孩子自覺不自覺在模仿的結果。對于孩子來說,遺傳對自身的塑造,還不如每日的耳渲目染更重要。
網上看過一句話,一般來說,人不太可能做到把自己不具有的本領教給別人。這尤其適用于那些喜歡僅憑自己喜好,亂教孩子的父母。
相對而言,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家長,孩子一般也很熱情開朗。一個對人輕聲細語,很有禮貌的家長,孩子一般也不會粗魯無度,有愛讀書的家長,孩子也不會討厭閱讀。努力學習、堅持進步、積極向上的父母,孩子也很難荒唐貪玩。
所以回到本文開頭那個例子,對例子中家長的嘆息,有完全不同的意見:本例中的家長并不是忽視而沒有注重教孩子做人,關鍵是,恐怕對于這家長而言,做人也做得不怎么樣。
最重要的起跑線,還是父母所在的高度,不是家中資產摞起來的高度,而是本身修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高度。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父母,也同樣會尊重孩子,所以孩子也同樣會尊重別人,這是他感同身受的關系之道。
與其想要試圖教育孩子,不如真心改變自己,嘗試去影響孩子。這是我認為的優秀父母之道,也是我自己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