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處于信息、人才和分享遍地開花的時代,信息變得唾手可得,我們可以和大牛face to face,奔波于各種分享之中。我們面臨的不再是以前尋找知識、人才的困境,教育也從單一的學校教育變?yōu)槟壳暗纳缛夯ブ砷L;然而我們依然找不到知識,學習不到真正的東西,更別提把知識變現,發(fā)揮知識的價值了?!赌愕闹R需要管理》這本書解決了這一困境。《你的知識需要管理》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什么是知識、為什么要掌握知識、以及掌握知識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保存、共享、使用和創(chuàng)新。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循序漸進的,可以交替使用。本書闡述了信息、知識和我的知識之間的關系,并提出知識管理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保存、共享、使用和的意義、實現方法和工具。
1、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學習嗎?
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容易產生錯覺——把自己看到的信息誤認為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或者能力。因此產生了大量“我很懂,但是我很無能”的懷才不遇者。這些人都是知識分子,也許讀過萬卷書,但是目前那些書除了用來給比他們更無知的人吹牛,就沒有什么別的價值了。概括來說,他們沒有突破三道關卡:把信息變成知識、把知識變成我的知識、把我的知識變成我的行動。困在第一關卡的人大多變成了囤積癖和吹牛者,困在第二個關卡的人成為了人體車載,困在第三關卡的有個現成的成語:眼高手低。
信息和知識的距離
信息爆炸時代最容易產生的是信息囤積癖和吹牛達人,因為下載和看見變得更容易。然而《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刷新了我等小白的三觀,重新定義了信息和知識的概念。知識需要靠經驗消化信息,對信息驗證思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切為未經消化、驗證,并用來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都不是知識。因此大量下載、收藏、囤積的都是信息,而非知識,更可悲的是這些信息和我們無關。小白們一定會發(fā)問:怎樣檢驗我們獲取的是知識,而非信息?很簡單,是否能通過一個信息去主動搜索我們想知道的,我們是否通過思維導圖或者筆記梳理我們看到的。尋找和梳理信息好比追姑娘,追到手的才算是知識,沒追到的都是信息。
知識和我的知識的距離
恭喜第一關卡的小白們,學會了搜集素材,整合資源,來到了第二關卡。停在第一關卡的親們都知道如何快速獲取知識和如何通過筆記或導圖梳理出知識的脈絡,然而卻讓漂亮的導圖和筆記本在自己的抽屜里躺尸或者供他人瞻仰,沒有然后了。因此,我們需要識別第二個問題——知識和我的知識。那些知識從大量信息、數據中過五關、斬六將,漸漸在你手上變得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然而卻與你無關。就好比,你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追到一個姑娘,卻又扔下她抱頭鼠竄,這也太不憐香惜玉了。你不僅需要把她追到手,還得讓她真正愛上你,屬于你。腫么破,你得尋找知識和你的聯系,你的學習生活工作和你勾搭到的知識有木有關系,明了這個以后我們不僅可以把知識變成我的知識,而且在獲取知識的時候也有所取舍,總不能見到雌性就往上撲吧~
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知道知識的存在,卻不能讓知識為我所用。勾搭到并擁有知識小白們初嘗擁抱知識的甜頭,卻沉浸其中,裹足不前,變成了眼高手低者。什么是眼高手低,是用大量知識把自己堆到一個異常高的高度,卻沒有行動力。紙上談兵死得快,抱著言情小說YY,不在現實中戀愛一把;游戲中稱王稱帝,現實中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更別提管理;把食譜倒背如流,連倒油都哆嗦。這叫啥,耍流氓!占著知識遲遲不行動,和占著姑娘多年不結婚一樣,屬于無恥的流氓行為,杜絕之。
2、如何學習
昨天無意間點開了視頻一席,聽了一個歷史老師的演講,頓時熱淚盈眶。如果當時我的歷史老師那么講課,我就不會到現在都摸不到門路了。我是個喜歡歷史的人,然而我中學對歷史一度絕望,因為應試制度,我們的歷史學習就是“背多分”。歷史從有趣的故事和思考,變成背簡單的歷史結論和知識細節(jié),然后考考考。這個老師居然在教學中設計不同的視角和場景,讓大家討論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歷史現象,想象如果歷史現象朝相反的方向逆轉對我們的社會有什么利弊,是利更多還是弊更多。然后把這些思考落實在對現實的判斷和行動中。什么是學習,這就是學習。
根據知識現狀和需求,選擇性地獲取知識
這里涉及兩個問題,自我認知和對知識的取舍。首先是自我認知,這里的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知識掌握情況的認知,大家可以去《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第一頁做測試題。然而我們相信大多小白們的狀態(tài)是信息爆炸時代的無知狀態(tài)。在書里,無知指的是不會展示屬于自己的知識,不會發(fā)揮知識的價值,不會發(fā)現、學習和創(chuàng)造知識。在這個基礎上,看清自己的知識管理現狀,規(guī)劃自己需要的知識框架,并獲取知識往里面填充。我們需要什么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搞清楚。
跟信息、人才和分享學習
自我認知完成之后,可以從信息、牛人和講座分享學到需要的知識。首先要做的是辨別信息、牛人和分享,所依據的標準是這些是不是我需要的,這些是不是符合知識的范疇而非假信息和吹牛,以及這些是不是我能吸收的。不加判斷地吸收信息會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腦細胞,好不容易得到的知識對自己無用,這就虧大發(fā)了。任何免費的資源、分享和牛人交流,慎重、慎重、再慎重。我們現在面臨的現實是誘惑大于資源,不要被貪多求全的欲望沖昏頭腦。
在知識指導下持續(xù)行動
行動是最好的老師。你想要深入挖掘信息,去行動;你想要和牛人深度交流,去行動;要想真正深入吸收分享,去行動。行動、總結、再行動是唯一的真正帶領我們摸到門路并真正學到東西的方式。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想和扯淡。只有行動是真正的開始,其它的都是錦上添花。如我們的所學所思不能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那也是白瞎。憋說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