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風險中,最有可能拖垮全家經濟的風險就是【重殘】。相對于【重病】有機會痊愈,【重殘】幾乎是處于永久性的狀態;而與【早逝】的一死百了相比,【重殘】不只原有工作收入會中斷,還得由親人或聘請專人照顧,根本就是雙重打擊。
例如:中風、癱瘓、重度腦損傷造成的智力退化或四肢無力、糖尿病并發癥(相關的眼盲、腎臟病變、神經病變造成腳軟手軟、截肢等)、先天或后天腦病變造成智力障礙、精神障礙等。
而在老、病、死、殘四大風險中,尤其是重殘風險幾乎是永久性狀態;不止原有的工作收入會中斷,還需要他人來照顧,或是聘請專人照顧,也就是原來的工作收入停止+持續性的現金流出,等于是雙重打擊。
重殘狀態時,除了需要專門人手護理外,一般還會有灌食食品、尿布、人工便袋等等持續性的支出,灌食食品的支出一個月三四千,專人看護一個月五六千,再加上尿布、人工便袋的費用,一個月所花的錢對于普通家庭也是沉重的負擔。可能負擔一個月,半年,沒問題,但一年兩年,除了金錢上的壓力,照顧一個重殘的人精神壓力也很大。
根據調查,后天性的傷殘主要發生在青壯年階段,正是人生責任的高峰期。因此正在上有老,下有小,為家庭打拼的青壯年,應該將保障傷殘風險列入第一優先。尤其是男性要比女性更提高警覺,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國共有各類殘疾人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和比例如下: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外,更不能掉以輕心的是照顧者的精神壓力。請不起專人照顧的家庭,靠親人長期抗戰的結果,照顧者最后也可能是患上憂郁癥。根據新聞報道,平均有兩成的照顧者在兩年后罹患憂郁癥,85%有慢性精神虛耗的現象,如果選擇送到機構照顧,每月平均也要約一到兩萬元,這個沉重的經濟負擔,到底可以支撐多久呢?
在人社局的一份統計中指出,【因公受傷而造成的1-3級傷殘,平均存活時間在12年-20年】,如果后天的重殘狀態是發生在青年時期,離老年退休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又沒有足夠家庭支撐的話,就可能讓自己與家人都活不下去。
重殘風險既然如此之大,只能靠保險轉移,而目前大部分人都只有最基本的社保,而買商業保險的比例還是非常低。至于哪些保險可以轉移【重殘風險】???可以留意以后產品分析文章或與我聯系,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