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jié),我們?nèi)齻€孩子早上分別給父親送去了祝福,大姐不到八點就發(fā)了祝福在家里的微信群中,她記這些日子很清晰,其中包括我的生日。然后我跟進祝福,二姐也是。經(jīng)過多次磨合,我們最終還是回到了往日那般寧靜祥和與溫暖的時光。家風(fēng)正直,“孝悌”之義不能忘記,這一點我自己會時刻銘記并不斷督促后輩。
昨天大姐回了家,今天二姐也回了家,唯獨我在遠方翹首以盼,二姐回家時,父親正在老家中丈量地面,為老家搭蓋的大棚清算賬務(wù)。記得上次回家是母親節(jié),父母與我忙了一天只為收拾我們居住過20多年的老家。今天是父親節(jié),他們還是在忙這個事情,聽說父親和要賬的人動怒了,我心里有些擔(dān)心。其實,我不想讓父母折騰任何事情。
晌午的時候,我在朗讀亭里讀了一首朱自清的《背影》,讀完之后突然感慨小時候?qū)W的文章有一天竟然也能讓自己這般如臨其境,終于明白,文中那樣的鄉(xiāng)愁有一天也會被自己演繹一次,而且那種無能無力之感同樣會縈繞心頭,揮之不去。晚上在圖書館看書不進,撰文直罵自己蠢笨又無能才導(dǎo)致如今“父母的擔(dān)子卸不下來,自己也承擔(dān)不了那重擔(dān)”的尷尬局面。可又能如何呢?心中有塊壘,悶得喘不過氣,出來透氣,走在路上,聽聞夜空下樹上聲聲蟬鳴,感到“那個世界”既神秘又悠長。我時常想起母親說的每一句為人處世的勸誡之言,時常會想起父親那飽經(jīng)風(fēng)霜后樸實正直的笑容,每每想到這里,心里的愧疚便騰如泉涌。
在農(nóng)村,人老得快,這是有目共睹的,最近聽父親說村莊這次真地要被拆掉了,他和母親不舍得,我也不舍得,可總得有個家吧。又聽發(fā)小說又有幾個老輩的人忽地離去了,那幾個熟人在生活的瑣屑和不安中匆匆甩手離去,這些年這樣的事多得令人麻木、清醒、焦慮,只剩下兩個“盒子”擺在街上,然后抬到地里埋了,就這樣,在某個節(jié)點,他們驀地同時老去,有些人剛好在季節(jié)交替時則被帶走了,村莊的老人往往就像這拆了又拆風(fēng)雨飄搖的村莊一樣。
以前只讀過史鐵生的母親、賈平凹的父親、朱自清的父親,聽過一遍遍滿文軍的《望鄉(xiāng)》,如今,親自去體味,妄言要讓自己的成長跑到父母的衰老前頭去,諷刺的是,在交接的時候,那“扁擔(dān)”如今依然是想挑卻挑不動,父母想卸也卸不下來,“聰明”成這樣,也無能成這個熊樣……其實,笨得要死卻怪自己無能。
盡管無能,可正如我們作為子女心中念叨的那樣,只希望父母身體健康,一生平安,不求其他。
新想法:
1、盡量不讓父母折騰太多事情
2、想盡一切辦法,每年7-8月份帶父母去做全身體檢
3、隨時關(guān)注家里的事情,為父母出主意,保駕護航,不允許任何人欺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