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一談信心這件事兒。
之前看笑來老師直播的時候,他講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對所做的事情要樂觀,甚至是要盲目的樂觀。”。 盲目的樂觀是什么意思呢?我覺得其實他講的就是一種信心,對未來或者說是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不光是對自己這個人有信心,也意味著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信心。
信心為什么這么重要,以至于還要寫篇文字來強調?我敢打賭,很多人都“知道”,但他們未必“意識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抓個人問問,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100%有信心?估計10個人里,9個半都不會回答Yes。
心理上沒有意識到重要性的時候,人會選擇忽視它。
所以為什么信心很重要?當我們缺乏信心的時候,潛意識里我們會認為自己做不好。這種認知就會導致一個后果:你不會百分之百付出。說的再簡單一些,信心不足的時候,也就是你覺得不會100%成功。人對沒有把握的事情,是不會全力付出的,因為有失敗的風險。換句話說,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就沒有了沖勁兒。
在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悖論:我們都明白,很多事情的做成中間包含著很多不由我們控制的外部因素。就算是自己100%的付出努力了,也未必就能做成。所以,你難道指望沒有100%努力就能做成么?找個容易懂的例子吧:你去競標一個很喜歡的商品,你最多能出100塊錢,但仍然不確定最后靠這100塊能不能拿下。因為可能還有別人想要,或者商品隨著市場價值波動了,等等因素。于是你說,那我就出70塊去競標好了。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都覺得好笑,那勝算豈不是更小了?
是啊。可問題是,我們經常都在做這種讓自己勝算更小的事情。我這里說的,是缺乏信心導致心理上和行為上的結果。信心不足的時候,你就會有不確定,于是就給了自己一個:“沒做好也沒關系”,這樣的一種退路。于是我們放棄了百分之百的付出。以至于,很多原來可以做到,結果失敗了。
我們上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態度要端正。老師也好,家長也好,總是在我們耳邊強調。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要端正態度。然而,仔細想一想,“態度要端正”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多數人估計答不上來,或者可能干脆根本沒有想過。在他們看來,態度要端正根本就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樣,就是一句口號而已。聽得太多了,以至于我們都不去想它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端正態度其實就是做事情的時候你首先要有信心,相信,甚至是盲目樂觀的相信這件事情肯定可以完成的。樂觀地相信,其實就是一種態度,而且是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態度。它會幫助我們做到堅持,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而不是放棄。
我一直都相信, 而且越來越相信,人的潛能是無窮的。
用了老長的篇幅來強調信心的重要性,也是在首先端正態度。
既然反復強調信心的重要性,那如何才能做到提高信心呢?
回到題目上,信心是一種能力,而能力是需要鍛煉和培養的。
你首先需要的是,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完全做到有信心這件事情。說著有點繞口。但它就像一個循環上升的過程,你要先進入,才能不斷的上升。我之前大段篇幅,就是為了讓你動起來,有動力先進去。在每一個事件上,每一個狀態里不斷的提升信心的程度。
有人會想說,太自信的話,是不是會導致盲目自大?狂妄自大和有信心是獨立的兩件事,你它們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嘛。狂妄有點像金融市場中的泡沫,看著很大,一戳就破;而信心是實心的,堅固的,它會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那我們怎么區分這兩種狀態呢?問問自己內心就知道了,是信心,還是自己鼓吹起來的泡泡,你自己最清楚。至于別人怎么看怎么想,當你自己先搞清楚,別人就能看的明白了。
這么簡單的事情,做起來也是最難得。除了要克服自己本身的恐懼,習慣,還要在外部打擊的情況下不斷的磨煉。
然而簡單的事情,其實解決起來也簡單。去做就好了。如果你認認真真的讀完,并且同意信心這件事的重要性。那就去做。進入這個不斷上升的正循環吧。
最后再做一個小小的引申。信心有一個衍生詞,叫自信心。自信心是什么意思?是我們對自己,我們這個個體有信心。做到完全的自信,太難了。連伊麗莎白泰勒,這個曾經14次登上《人物》雜志的封面,被全世界人公認的漂亮女人也對自己不自信,你就知道這件事要做到有多難了。
我用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想明白了一個數學問題。信心和完美,是兩個完全的獨立事件。
這就是答案。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