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茍仙女
? 幸福,是旅人走過一片片荊棘為去看那春花秋月的微笑;幸福,是寒冷冬夜里母親的一個溫暖擁抱;幸福,是漫漫人生路途中朋友的默默相伴;幸福,是春去秋來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成長。于不同的人而言,幸福有數不清的模樣,但于我而言,人生百態,不過一句知足而已。
? 幸福是知足,能夠讓我們平和地面對苦難。孔子有云:“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句話講述了其弟子顏回身居陋巷,過著簞食瓢飲常人無法忍受的清貧生活,而依舊平和快樂的故事。正是因為顏回懂得知足,懂得享受當下的生活,所以他才能夠平和地去面對生活的清貧,面對生活帶給他的苦難,這種苦難在平和知足的心態下又悄然變成了一種幸福,讓顏回成為了一位安于清貧知足常樂的儒生。幸福是知足,給人面對苦難的力量。
? 幸福是知足,不僅能讓人平和面對苦難,而且還能提高人的修養。歸隱田園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的寧和心境,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靜,有著“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滿足自得,他縱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也有身處亂世而自我安樂的幸福。即使“環堵蕭然,不蔽風日”,但他內心知足,便再無所求。知足帶給他的不僅是幸福,還有浮生亂世唯我獨安的人格修養,不畏權貴,安貧樂道,悠然自得,使他成為了流芳百世的五柳先生。幸福是知足,給人以人格的升華。
? 幸福是知足,能夠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年輕時與十幾位朋友住在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但他總是笑容滿面,沒有一絲煩惱。他認為朋友一起居住可以隨時談論探討哲學問題,獲得精神的滿足,這便是一種幸福。而在朋友都相繼成家只留他一人時,他認為書是他最好的伴侶,無趣時總會與書相伴,每天仍然洋溢著笑容。這樣知足的精神伴隨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的偉業,照亮了他的路途。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幸福是知足,影響你的一生。
? 何為幸福?不過是常樂知足。顏回擁有幸福,不過是簞食瓢飲的知足;陶淵明擁有幸福,不過是南山采菊的知足;蘇格拉底擁有幸福,不過是群居與獨居的知足。《老子》一書有云:“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生百態,何為幸福?不過常樂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