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泉淵
這幾個月我時常替母親跑腿,東奔西走,和市集上的一些大媽大爺熟絡起來,閑聊中聽見了不少人的心聲——他們為了生計起早摸黑,過著沒有保障的生活,卻依舊洋溢著笑容,給我遞來新鮮的原料。當我問及他們為不能擴展生意或是做其他更輕松的工作時,他們長滿繭的大手一揮,苦笑道——我又沒錢,又沒本事,也沒有什么技能,整天忙著忙那沒時間整別的了。我瞥見有著同樣狀況的大媽們的攤子邊上,他們的孩子也在幫忙,卻顯得心不在焉,在他們的眼神中似乎看到對于未來的不安。
中國人富了,漫天的致富經和成功學籠絡了大批人朝錢前進。與此同時,“窮人思維”一詞逐漸傳入耳中,各種對“窮人思維”的解讀與雞湯、毒雞湯雙管齊下,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如同打了雞血般地朝錢看,以為擺脫了窮人思維就能飛黃騰達。
然而,到底是什么窮人思維呢?之前我遇到的大媽大爺與他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所謂的窮人了吧。
“你只看眼前利益、得過且過、短視,因此你一直是窮人。”
“你盲目,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行動,也不夠堅決,所以你還是窮人。”
“你的心態不好,沒有自信,畏手畏腳,必然是個窮人。”
“你總是在不該省的地方省錢,浪費自己的時間,進一步加劇你的貧窮。”
“你的時間不值錢,總是忙碌地工作,卻沒有足夠的回報,因為你的勞動沒有多少價值。”
“你死要面子,沒有錢還要裝模作樣講究禮儀和規矩。”
“你的思維過于線性,考慮問題只看身上的錢夠不夠,而從未想過如何一步步去接近目標,這便是你窮的根本原因。”
以上是我收集的一些關于“窮人思維”的分析,看來在我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窮人思維。然而,知道我們自身貧窮的原因,就能改變人生了嗎?貧困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得清楚社會的資源是分配不均的。個人的全面發展幾乎就是用資源和時間堆出來的,富人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來思考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情,去嘗試更多新鮮的事物,擁有更多的試錯成本,造就了他們開闊清晰的思維以及活潑樂觀的心態;窮人則忙于生計,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沒有時間學習,也沒有機會去開拓視野,資源限制了他的行動范圍和思維方式,以至于他們變得保守、斤斤計較、鼠目寸光。“每個人的全面發展”看似美好,卻難以實現的一個口號,社會并沒有足夠的資源令每個人都發展到一個極高的程度,而資源的限制讓人們區分,落入各自的階層中,共同為了“利維坦”服務。
其次,時間是公平的,卻始終身不由己。一位母親認為多學習是好事,但她的眼中學習限于一些很實在的技能——泥水木工,于是她的孩子花費大量在時間在學習砌墻、刷墻,每日疲憊但感到充實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后來......他到了工地上當小工。多學習的確是好事,但是,你把時間投入哪個方面,決定你往哪個方向走,決定了你將會抵達的層次。雖然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收入有高低之分啊!你的時間值錢的話,你的收入便不會差;而當你的時間不值錢時,往往只能通過長時間的工作來賺取更多的收入。堅持,便是往自身所認定的目標上投入時間,一萬小時理論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三,人與人的圈子。同類相聚,有著相似思考方式的人往往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的圈子,富人們的圈子使得他們的錢越滾越多。窮人們的圈子則是在空閑的時間里面聚在一起抽煙、喝酒和打牌。當然,社會對此有一定責任,你看,美國不也是貧富懸殊過大了嗎?窮人們的救星特朗普不是上臺了嗎?美國的窮人們會真的富起來嗎?這里就不展開了。
“窮人思維”更多是受到現實環境因素影響而形成的生存策略,這無可厚非也難以改變。那么,我們可以抱怨現實因素嗎?可以將失敗的理由歸結于現實嗎?人們意識所謂“窮人思維”使得生活水平原地踏步或是越發貧困的時候,他們奮發而起,卻發現困難重重。正如這些年,全民創業的熱潮掀起,可是成功的僅僅是少數,畢竟“錢生錢”才是財富積累的最快途徑,創業更多的時候只有消耗。
殘酷的現狀擺在每個人的面前,正如我們都認同了所謂“窮人思維”并極力擺脫它,期待能通過奮斗咸魚翻身,卻發現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兩極分化越發嚴重。如果從前我們沒有感受到貧窮的絕望,那么,今天錢包沒錢的痛苦足夠令人焦慮和不安了,我們都只看到富裕的美景,卻沒有看透現實的本質——我們皆難以成就全面的自我。
事實上,我并不認可所謂的“窮人思維”,并不能因為生存策略去否認一個人存在于世所做的努力,只能說資源的不均導致了人與人的差異,富人中同樣有所謂窮人思維者,最終敗光了家財;窮人中也有意志堅定、信念強大、本領過硬的人通過努力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這個概念本身,本身帶有成功學的推銷、頗具營銷和洗腦的意味,告訴人們:“因為你沒有成功,你做了那樣的事情,所以你是窮人。”徹頭徹尾的謊言、騙局和詐騙,然而社會已經因此陷入了浮躁中。
盡管如此,它仍戳破了氣球,我不禁想起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一些話——“從沒有意識到自己處于絕望中,到意識到自己處于絕望中,是種何其強烈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