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調、社會等級、生活品味

這本書被譽為是一部評判品味的毒舌之作,是一本深刻又刺痛人心的社會指南。紐約時報曾評論到:在很多有關社會生活的指南中,這是最全面,同時也是最機智的書之一。

《格調》這本書的作者保羅?福塞爾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是一位言語犀利的作家、文化批評家。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品味與格調在社會階層劃分里的重要性,并認為格調和品味能讓人超然于階層混亂造成的壓抑和焦慮。

你怎么穿戴?看什么電視節目?或者看不看電視,你吃什么飯?或者什么時候吃飯等等似乎都是一個人所屬社會等級的指示劑。

等級就是這樣,它是就算你刻意忽視也無法否認的現實存在,這不僅僅跟你有多少錢或者能掙多少錢有關,它還體現在容貌、衣著、職業、住房、餐桌舉止、休閑方式、談吐上。等級是一系列細微的你不知不覺表現出來的行為混合物。但正是這些細微的品質確立了一個人在社會的位置。

這本書主要有三個內容:

一:美國到底有多少多少社會等級以及其等級特征。

二:我們如何來判斷一個人屬于哪個等級,就是說社會等級的標志有哪些?

三:如何擺脫社會等級的束縛,成為精神上的貴族?

第一:書里談到的“等級”,指的是一個人擁有的社會聲望。一個人的社會聲望越高,自然社會等級也越高。

等級的劃分方式很多,最簡單的就是二分法:富人與窮人;雇主與雇員;統治階級與被統治者;甚至都可以是買得起房子的人和買不起房子的人。? 還有一種三分法,分成上中下三層。而社會學家們就比較傾向于五層: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和下層。

與一般社會學家不同,作者在書中指出他將美國階層細分為九層:看不見的頂層、上層階級和中上層階級、中產階級、上層貧民、中層貧民和下層貧民、赤貧階段以及看不見的底層。這樣的細分方法絕非只有財富一項標準。書中寫到美國一位藝術史學家提到:品味、知識、感知力比金錢更能確定人的社會等級。于是他提出了三重結構的說法,他把人分為有高度文化素養的人,有一般文化素養的人和缺乏文化素養的人。

作為衡量一個等級的指標,金錢的來源遠比金錢的數量更有意義。

第二:人們的日常生活,像外貌衣著、家具風格、休閑方式等都是社會等級的標志。“以貌取人”大家都知道這是個貶義詞,但用在判斷一個人的品味格調那可是相當恰當的。

1.通過外貌衣著來判斷社會高低:

作者認為,在衣著上,一個人的衣服層次越多,他的社會地位就越高。衣服的顏色也很有講究。藏青色是中上層的顏色,而紫色屬于貧民階層。還有衣服的生物成分越高表明越有檔次,也就是說羊毛絲綢和各類動物皮毛屬于高檔,而合成纖維則屬于貧民階層。

此外,作者還強調了衣服的“易讀性”,而什么叫衣服的“易讀性”?就是衣服上會印有各類文字或圖像信息,這些信息很簡單,很容易被人識別。隨著社會等級的高級,低調原則就開始凸顯出來,衣服的“易讀性”也逐漸降低。


2.家居風格也是社會等級的標志:

? ? 住宅區的車道也是一個區分階層的標志。一般而言,社會等級越高的人家,車道也就越長。長而彎的車道更有氣派,因為蜿蜒的車道占地更多,卻沒有什么實用價值。

? ? 上層社會的起居室傾向于模仿藝術畫廊或博物館,中產階級和更底層的起居室則與旅館房間的格調相近。有一條關鍵的社會地位分界線,那就是看屋里擺放的藝術品和古玩是真品還是復制品。

? ? 留心一下電視機擺放的位置,通常就能很公正地估計出主人的階級地位。社會等級越高的家庭,電視機出現在起居室的可能性就越小。上流社會傾向于不看電視;中上階層會把電視機打扮得像精巧的家具;在中層或下層貧民家中,電視機很可能擺放在餐廳或廚房里。


3.消費選擇,是社會等級的陷阱:

喝什么酒,喝多少,都能體現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當一般階層喜歡痛快的喝烈酒時,上層階級則喜歡喝白葡萄酒。三層人士并不要求自己喝的酒非得是體面的品牌,他們用便宜的本地酒款待客人而絲毫不會覺得難為情。有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可以將上層和底層劃分出來。那就是飲料的甜度,酒會上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越低。

讓我們辯認出中產階級的,并非是他們中等水平的收入,而是他們的一本正經和心神不寧。

第三:講究格調與品味,可以擺脫社會階層的束縛

社會階層的存在,自然會對人的生活造成束縛。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只要有機會改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得體,生活更有情趣。

一個人不需要擁有很多金錢,可以通過提高品味與格調,達到較高的社會地位。

如果在社會等級夾縫中的我們不想隨波逐流,就需要打破常規。獨立不羈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自我轉變與培養,擁有獨特的格調與品味。這是,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再屬于任何一個階層,做一個精神上的貴族,如同擁有了上層人物所擁有的大部分自由和一部分權力。

精神貴族具備的特質:

一個精神貴族,身上有很多特質。他們可以是沒受過什么教育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受過很完備的教育的精英。

第一:他們不受人管轄。這里指的是他們思想獨立,不受社會習俗的約束,舉止和行為都自由自在。

第二: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天性見多識廣,無論何時何地,都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非常樂意學習和了解新事物。他們會閱讀大量的書籍,把讀書看作人生體驗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第三:富有創造性,他們總是以一種創造者的態度對待事物,通常自己給自己制訂規章制度。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有敬業精神。在他們的腦子里沒有“退休”這個詞。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內容概要,這是一本社會學書籍。而對于社會學問題,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雖然說作者研究的是美國社會,但對于我國社會現狀也可做一定參考。一如書中所說,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有格調也更有品味的人,那不妨推薦你看看這本書,或許對你會有所啟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