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有一個慣例,定期讓一位同事在例會上給大家做一個主題分享。我曾經想過,如果輪到我,一定要做一個關于時間管理的主題分享。無奈后期這個慣例竟然取消了,索性我就把原本要分享的內容變成文字,在這里分享給有興趣的人,還能當做是自己的實踐總結,挺好。
我不是時間管理的大咖,我只是一個時間管理的踐行者,我分享的小竅門都是自己從書上、從一些平臺網站上、還有一些大咖身上學來的,并且真正從中獲益的。所以以下內容我都以干貨+真實經驗的形式展示出來(吞青蛙、番茄還有二八法則大家都很熟悉,這里不講):
1、做時間記錄
時間記錄就像理財記賬一樣,知道用在哪兒了才知道該怎么合理利用。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非常厲害,他可以把自己的時間一點一滴全都記錄下來,在我眼里,沒有比他更厲害的時間記錄者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嘗試過這樣做,包括我在內,但最后會發現很難堅持下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毅力。
直到今年我看了艾力老師的《你一年的8760個小時》,從里面學習了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我發現這種方法更適合普通人。這種方法是默認使用者每天睡覺7小時,除睡覺外,可支配時間為17小時,30分鐘=1枚金幣,每天我們擁有34枚金幣,然后把時間按照5種色塊去記錄。它的好處是,你不需要一直惦記著記錄這件事,也不用擔心因為忘記而遺漏,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的時間使用概況,浪費在哪里,怎么補救,這個方法就很簡便合適。針對這個方法我專門設計改良了一個適合我自己的表格,堅持每周記錄。有一個這樣的APP,感興趣的人可以直接下載。
時間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都不一樣,只要適合自己,我認為都可以。
2、樹立時間大于金錢的意識
小時候,覺得金錢重要,長大后,發現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誤區:為了省錢,寧愿多花點時間。比如為了省幾塊錢,我們花時間和菜市場老板爭執,或者瀏覽網店貨比N家后找到最便宜的才肯下單(學生時代我經常這樣,因為零花錢少),現在的我,覺得這簡直太浪費生命了。一天只有24小時,7小時睡覺,8小時上班,剩下的能自己支配,用來實現夢想清單的時間實在少的可憐,哪還有心思浪費?所以我現在網購,看到喜歡的寶貝,價格只要在自己接受的范圍內就下單,選經常逛的店就好了;出遠門時候的交通工具:飛機、高鐵優先于普通火車、大巴;盡可能避免做需要排隊的事情,比如上下班避開人潮等。
3、學會列清單
列清單可以防止事情遺漏,可以給大腦減負,還可以提升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我列清單的目的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避免學習或者工作任務的遺漏,一種是為了合理分配時間。
第一種推薦使用紙質清單,將紙質清單放在隨時看得見的地方。比如書桌,又或是用便簽條貼在電腦屏幕上。第二種推薦使用電子清單APP,比如我現在正在使用的奇妙清單APP,這有一個好處,可以隨時添加、更改、刪除清單內容,而且沒有數量限制。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體驗:突然閑下來了不知道要做什么好?這時候拿出APP一看,咦,可以做這個事情耶,這樣就不會浪費寶貴時間啦。
4、合理分配娛樂時間
娛樂時間要有,但請不要過多投入,否則就會造成時間浪費。
有的人會認為,合理利用時間必須要杜絕看劇、玩游戲、看動漫,應該把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想法雖是好,可是對于愛好就是這些的人來說未免也太痛苦了吧。
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個劇迷,也喜歡玩游戲。我分享下自己關于這個的心得,那就是不要把你最精力充沛、效率最高或者情緒最高漲的時間用在這上面,而是選擇相反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比如考完大考后,做完大量功課,上完一天班后,還樣還可以當成是給自己辛苦勞動后的一個獎勵呢,但注意,時間不能太長。
5、不同段位的時間用來做不同的事情
必須有既會利用長時間做大事又能利用零碎時間做小事的本事—From《幸福在8小時之外》
現在很多文章都提倡我們學會使用零碎時間,但是零碎時間具體怎么用呢,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A.利用排隊、候車、坐車、等人的時間做一些“可以隨時被中斷”的事情。比如閱讀你喜歡的公眾號文章,像我每天早上等電梯的時候就會打開行動派的公眾號查看它今天的文章推送。還有上述說的娛樂類消遣如看劇看動漫、玩小游戲(網游就算了,免得中斷被KO),這樣又能不占用其他寶貴時間。有些人也會選擇看書,我個人的話還是傾向選擇有足夠空隙的時間去看紙質書,這樣閱讀速度會很快,而且知識吸收比較連貫。
B.一時多用。大家聽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煮面的案例,先燒水,利用燒水的時候洗切食材,利用煮面的時候燙碗筷,這就是一時多用。這里還有一個非常棒的觀點想分享給大家,來自《精進》這本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有時候我們要想一個創意或者點子的時候,坐在電腦前使勁想也想不出來,但可能在洗澡、坐車、上洗手間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一個點子一閃而過,有了!這是因為潛意識在工作,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時間進行一些思考性活動。
C.可以一分鐘搞定的事情絕不拖延。我們都知道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會帶些拖延癥癥狀。通常這個時候我就會自我提醒。比如看到非常容易解決的郵件立即回并且標記打鉤,這樣就省了再次打開郵件的時間,生活中比如吃完飯之后立刻洗碗。
以上是我在日常時間管理上的5大技巧(二八法則、番茄、吞青蛙除外),還有一些小竅門分享給大家:
1、強迫自己定一個“任務完成時限”,在規定的時間內掃除一切障礙,避免加班造成我們的業余時間浪費。
2、不要讓別人過多浪費自己的時間。在獲邀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時(友情活動除外),我都會衡量這個活動對我的重要程度以及它的意義,如果重要性太低,我會找個婉轉的理由拒絕掉。強調一下 ,和我們說的周末和朋友喝茶聊天那種性質不一樣~
3、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去想有沒有可能造成重復工作,先提前想好,減少工序,就能避免造成時間浪費。
4、我有輕微的選擇困難癥,這個時候,我會想,這個事情無論我最終是選A還是B,其實對我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那就隨意選擇一個吧。
5、一般需要輸出型學習的時候,選擇利用清晨時間或者假期時間。
6、善用會議時間。注定無法避免一場冗長拖沓的會議時,講到一些無關緊要的點時,我會打開事先收藏好的文章,開始閱讀...
7、有些事情,該慢就得慢。前些年,整個主流都是提倡什么都要快快快,這兩年終于有人站出來說慢活了。沒錯,我覺得時間管理,不是快就好,有些時候,學會慢也很重要。比如找一天慢慢走路下班,欣賞一下天空和花草,比如選一個周末,坐在海邊吹吹風。用《精進》里面的話說,就是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以上就是我關于時間管理的一些小分享,總結起來,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越長大就越覺得時間太寶貴,舍不得浪費。為了好好使用我的時間,平常我喜歡看一些時間管理類的書籍,也會關注一些公眾號或平臺文章,學習怎么更好地去管理時間。
如果你剛好經過,并且恰巧你也是時間管理愛好者的話,可否也請你分享一些小竅門呢?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