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寫了下面的內容,一直放在備忘錄里,今天看到了,把它發出來,寫的時候是2017年5月11日 23:31)
看了這條微博,引發了很多感觸,恰巧有時間,正好想碼字,所以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我先針對這條微博表明我的態度:我覺得老人擁有一套別墅并不為過,相比老人那顆善良的心,任何物質都難以超越老人精神上的那份崇高。
善良的老人讓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下面我想談一下關于我對職業的態度與看法。
我一直相信好人有好報,善有善終。我自己曾經經歷過很多次,與那些在人們眼中所謂的工作卑微的人們接觸與交流,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1、在我宿舍樓里,和我在一個樓層,在水房對面的屋里住著打掃樓道衛生的阿姨們。我記得那是大二上學期的時候吧,冬天我光著膀子去水房洗頭,一個阿姨正在我的旁邊洗衣服,看著我大冬天光著膀子,然后就問我冷嗎,老家哪的啊,今年多大了,學的什么專業啊,學成后都能做些什么工作呢,我一一回復了她,我也問了她每天樓道里面的垃圾肯定很多吧,上班是輪流著來嗎等等,雖然問題很多,因為我在洗頭所以我的回答很簡短,甚至有些冷漠。最后,她說她的兒子也在上大學,深知在外求學的孩子們的不容易,然后她讓我等等,隨后她跑回了水房對面的宿舍,很快她就出來了。她的手里面拿著一串佛珠,并且要求我把手伸過去,她給我把佛珠帶到了我的手上,并且對我說:“好好學習吧,希望這珠子保佑你平安”,然后我對阿姨言謝,她只是咧嘴笑著看著我,后來我回到了宿舍。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保潔的阿姨們文化程度不高,潛意識的覺得他們的職業并不是很體面,也不高大上,但是這件事,讓我對職業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一直影響到現在。
2、學校二號食堂東南角的一位賣蓋飯的大叔,他是一家后開的賣蓋飯的窗口,因為經常去他那買飯,所以也就熟悉了,他那給的飯特別多,是那種吃不完的多,一點都不夸張。一次傍晚我過去買飯,看著他又在大勺大勺的盛米飯,我說:“叔啊,你這兒給的飯總是給的最多的”,大叔笑了,對我說:“孩子呀,等你以后就知道了”。是的,這里面我不敢否定沒有利益的因素,但是,大叔語重心長的話,我更多的理解是,錢難賺,生活不易啊。
……
當然,故事遠不止這些,我想這只是茫茫生活中最為普通的一些縮影。
我現在對待任何一個職業都滿懷尊重,因為都是為了生活,只是選擇的路不同而已。千萬不要以職業定人格,任何一個職業都是有意義的,而依靠著這些職業在為了生活而奮斗的人們更值得敬重。職位有高低,但人格本平等。我現在買東西的時候,很少會因為自己是個消費者而趾高氣昂,相反,我很感謝他們的存在,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會需要理解,需要呵護,需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