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
《艱難與希望》是一本講演錄性質的書,記錄的是華東政法大學的丁凌華教授所講之《中國法制史》(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制史》已獲批成為國家級精品資源課),大一時曾有幸聽過。只是那年課排在晚上,我這個人容易走神,大多數時間因心思跑到外面的黑夜中去而錯過了精彩的段子,常常同學們一陣發笑,我卻四顧心茫然……這種感覺簡直憋死人啊。
復習司法考試那陣子整日浸泡在民法行政法的題海中,而中國法制史的出現就像一股清流,我突然發現每個朝代的法律都那樣有性格、那么有底蘊,于是下定決心有時間必須好好讀完《艱難與希望》。
讀書方法
雖說這本書故事性很強,風趣又易懂,但仍然涉及各種法制史理論,很容易放下。一開始我只是睡前或者泡腳的時候讀讀,發現進程實在太慢,三個月只看了小半本……照這個速度,估計今后只能陷在這本書里,無法繼續去看別的書了!想到這里一陣恐懼,趕緊數了數剩下的頁數,規定一天看40頁——按照這樣的方法竟然越看越來勁,一個星期后就翻到了最末頁。
這里分享一個心得,即理論性比較強的書適合規定每日讀書頁數。
反之,如果是小說這種一拿起就很難放下的書,就不需要給自己定每日目標,但最好放在時間大塊的下午閱讀:又能消磨時間又能不受打擾——要是放在睡前,那么很可能你晚上十點半就早早上床,結果十二點才入睡,可惜了大好的睡眠時間。
書評
不像有的書純粹只有消遣價值,也不像有的書與直接打印出來的論文無異,《艱難與希望》將幽默與學術理論糅合得很細,使讀者一邊笑一邊不自覺地將法制史內容牢牢印在腦海里。
本書結構以歷史上的朝代名稱為順序,非常清晰:
第一講 ?緒論、夏商法律制度
第二講 ?西周法律制度(上)
……
第十五講 ?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制度(下)
第十六講 ?革命根據地時期的法律制度(上)
第十七講 ?革命根據地時期的法律制度(下)
每一講分別介紹了該時期法律制度的成因、立法概況、內容特點(比如規定了哪些殘酷刑罰)、指導思想等,同時旁征博引,在傳統文化方向展開豐富聯想,即使當一本歷史啟蒙書看都不為過(本人高中歷史課睡過去了……但這本書就能看進腦子)。
接下來展示一些個人比較欣賞的精彩片段:
(1)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不能機械地理解。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指貴族犯罪不處刑,而是說貴族和百姓的處刑是有區別的,包括兩點:一,貴族不用肉刑。貴族如果砍掉一只腳,或者割掉一個鼻子,這個對貴族的整體形象是有妨礙的(笑聲),所以貴族不用肉刑。降低爵位、削掉封地、死刑都是可以的。二,貴族的死刑是秘密執行的,與平民不同,比如給他一杯毒酒、一把劍、一根繩子,讓他自裁、賜死。
禮不下庶人也不是指禮不對老百姓們用,只是說部分禮老百姓不用。比如祭祀之禮,老百姓沒有專門祭祀祖先的廟,所以庶民百姓沒有這一套完整的儀式,不用;比如三跪九叩的賓客之禮,老百姓每天光著腳下地,從日出忙到日落,沒有功夫去搞這些東西,也不用。但是我們知道,結婚之嘉禮、安葬之兇禮還是要的,并不是完全不用禮。
可見有時一句話講得太籠統,會造成千百年的誤會。同樣的道理,每句話都有它的語境,不能孤立去理解。比如班主任當眾批評團支書:“你這樣以后還怎么處理班級工作?”課后班主任卻溫柔地對團支書解釋,并沒有換人之意,當時說這話主要是為了適應語境、以起訓示作用也。
(2)
一個總的經驗就是:底下的權力越分散,上面的權力越集中。
如趙匡胤采取的分權措施:兵部只管軍,不能調兵;而樞密院有權調兵,但平時不管軍。不過這樣做的缺點是軍隊戰斗力差,效率低,遇事容易踢皮球。又比如漢武帝的推恩令,不再采用嫡長子繼承制,使封地越來越小,最終被評為成功削藩的政策之一。
(3)
賈寶玉應該拖根辮子?
丁教授的意思是,明朝法律禁止表兄弟姊妹婚配,但雍正和乾隆年間修訂例文,對表兄弟姊妹的婚姻開了禁。只有以該例文為依據,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就憑這一點來講,《紅樓夢》的故事一定發生在清代。不過我仍然可以提出質疑:曹雪芹完全有可能架空寫作,只是順便沿用了寫作當時的法律規定罷了。
(4)
巡捕房的成立:1853年,小刀會趕跑了上海縣和上海道臺的官員,上海的地方政府不見了,于是英美法三國領事乘機通過了《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沒有和清政府商量就宣布實施,在租界中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機構——工部局,并成立了自己的警察機構——巡捕房,行使租界中的行政與司法權。
前陣子電視上在重播國產良心劇《紅色》,正好與這段內容契合,使我明確認識到男二號(周一圍 飾演)所在的“巡捕房”原來就是法租界里的警察局。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很有營養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是如此值得驕傲,其法制的變遷歷史同樣光彩奪目,十分推薦對中國法制史有興趣的書友一閱。但閱讀的過程絕非讀小說那般輕松,仍然需要堅持才能覽盡精彩之處,因此建議每天給自己定一個“今天讀X頁”的目標,個人感覺最適合本書的閱讀。
最后來放一個段子:
“南京政府的立法可以說幾乎都是3月份搞出來的。在南北和談以后,認識到南京臨時政府馬上就要結束了,袁世凱就要上臺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多制定一些法律來約束袁世凱的權力,來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所以這一時期拼命立法。……這些法令涉及的范圍之廣、數量之多,在中國的立法史上是空前的,時間之緊迫、心情之急迫,就像我們的三峽大壩工程中文物的搶救工作一樣。(笑聲)”
——第十四講 ?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