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要改造老院子,工作,創業,寫作等原因,很久沒有長途旅行了。在大理呆得久了,一些著名的景點已經懶得再去,連那些大眾不太所知的地方我們也時常去轉轉。日子久了,難免出現汪國真詩中的吶喊“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種種原因所致,不能像6年前那樣辭職就去遠方了。雖然日常的時間自由了一些,沒有打卡上下班那么嚴格,可還是不能離開大理很久。現在的狀態和很多正在職場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相差不了太多。
慢慢有些領會“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寓意了。幸運的是,旅行的基因一直在靈魂里未曾消失,在某一個恰當的瞬間,便背起了背包,重新出發,不過距離近了很多,就在家附近的蒼山。
10月17日,早上八點多散步路過村委會旁的中蒼寺,一些老阿媽在上香。我記得去了很多次,寺廟的門都是關閉的,聽村里的人說每天早上六點多老阿媽們上完香就關門了,除了陰歷初一,十五和重要的節日外,七點以后是看不到開門的。
我問了老阿媽們,她們說今天初九。剛好家里來了顧顧的一位女性朋友,天氣晴朗。前兩天和村里的鄰居老李約著爬蒼山,因下雨一直未能成行。我給老李打了個電話,今天重陽節,要登高望遠,要不要去登山。
他說好呀,他來我家吃過早飯后我們就背起包出發了。他開車,我們還帶了四個大的水桶,回來路過無為寺的時候還可以在那里的救疫泉打水。
2.
開車順著山路走了10公里左右,前面道路有塌方地段,停了兩輛車在那里,我和老李下去查看了一下,能通過,我就到前方等他們。
在不遠處有一處泥濘路段,那里風景正好,我站在那里想拍照,剛拍完,老李的車就開了上來,我喊他停車,這一停,完事兒,前輪陷在泥濘路里出不來了。
老李起初有些抱怨,我在前面探路卻沒提醒他,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告訴他,我沒怎么開車,沒想到泥這么深。他說因為陽光照射在路面上,他在車上沒看清楚。
試了幾次,車輪都冒煙了,還是出不來。我們也停止了抱怨,那是沒有用了,一路上又沒有車子開到這么上面,只得自己想辦法把車子拉出來。找了半天,繩子又忘帶了。
就在無奈之際,經驗豐富的老李看到一根3米多長倒掉的木頭,我倆花了快兩個小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車子倒出來。我快累懵了,從來沒干過這么重的體力活,一輛車,我倆靠著一根木頭運用杠桿原理把它拉出來。
過程中雖然我也有些慚愧,還有些擔憂和疲累,可也有一絲興奮。一場小意外讓旅途變得不那么單調。當車子倒出來的時候,我們四個都激動了。還沒來得及慶祝,車子的右輪又陷了進去,右邊是山坡,很多高高的草把路擋住了,以為是石頭路,沒想到也被泥石流給沖出一個大坑,這下我的內心就是崩潰的了。
撥開草叢,這次陷得更深了,而且右邊地方小,長木頭在第一次撬車的時候還斷了一小截,不好用力。我和老李繞著車沉思了半天,怎么也想不通剛倒出來的車怎么又陷進去了。感覺有點像做夢,難不成好不容易出來這一天就只顧弄車了?
上山路過的行人給了點意見,搖了搖頭,又走了。最終,我倆決定,再次運用杠桿原理試一下。這次比第一次困難得多,我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了。一個多小時后,右輪下的石頭墊了好幾層,車子終于倒出來了。
我們老老實實地把車停在路邊,我說,老李,你不會把我打入黑名單,下次再不和我一起出去玩了吧?他說,那不會,時間長不出來,看著路平平的,大意了,誰能想著在家門口掉陰溝里去了,也不能全怪你。
我說,那還上山不?他說,好不容易出來一次,你要能上我就能上。一看表,已經一點半了,我們弄車就花了快三個小時。神奇的是,剛才的疲憊感一掃而光,覺得渾身都充滿了力氣。
3.
我們沿著山路向上走,說是山路,其實是鋪過的石子路,看到指示牌才知道,原來山上是開采大理石礦的,這路都是特意修的。可雨季的大雨引發的泥石流還是把很多路段沖毀,泥濘不堪。
往上走了兩公里左右,到了視野極好的地方,舉目望去,洱海,古城,成片的村莊一覽無余,那種開闊的感覺是在山下根本無法體驗到的。山上的溪水順著道路潺潺流動,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天空中的云彩像飛一樣,從一個山坡跑到另一個山坡上頭,還有許多小瀑布順著巖壁飛流直下。更不要說千奇百怪的植物,花朵,顧顧拿著剪刀,這也想剪,那也想剪。我和老李多方勸阻,上山不要增加負擔,下山的時候想采再采,她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行至中途,見一石牌,上書到黑龍潭,黃龍潭和雙龍潭的路線圖,還有8公里左右。恰好有一行人,他告訴我們今天上來太晚了,沒法到這幾個池潭了,太陽落山后,山上會變得很冷,3點半左右就得往回返。
今天本來就是臨時決定,只帶了4個蘋果和一些巧克力和板栗,沒想著登頂,就沒有帶帳篷和睡袋,也沒有帶厚衣服,何況顧顧那位朋友的鞋子只是跑鞋,不適合走崎嶇的山路。我們上到了人工路的盡頭,就停止了繼續向上進軍。
在一個小水潭邊休息了一下,那里的水特別的清澈,仿佛透明一般。老李說,可惜了,下次再來一定帶上干糧,水,帳篷睡袋到山上住兩天。
我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如果下次有機會,就可以到山頂露營了。
4.
下山的行程很快,顧顧剪了許多花,要回家插花。去無為寺打了泉水,到鎮上吃完晚飯就回家了。
短短一天的旅途,讓最近的陰霾之氣一掃而光,我開始重新思索“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句話,其實并非“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而是我們錯誤的觀念,認為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常見的景點去過了,就意味著風景都看完了。其實呢,我們看過的那些景點只是被開發過有一些名氣的,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我們根本未曾涉及。
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常態,一旦熟悉了就覺得生活沒有意思了,需要往外出走,尋求各種刺激來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而一個真正深入生活的人,其實是處處都可以看到風景的。家中的小院,門口的道路,路旁的田野,天邊的云彩,朝陽和細雨。看似不變的事物每天都在變化,我有些明白伏羲為何看著山水就參透宇宙的奧秘,演繹出八卦,佛陀在菩提樹下靜坐就可以覺悟人生,康德每天定時在固定的道路散步就可以神游四方,孕育偉大的哲學。
只要處處留心,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