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森》:生活·詩意

吉姆賈木許的《帕特森》,講述了新澤西州帕特森市的公交司機帕特森一周的生活,同時講述了作為公交車司機的這位詩人丟了他寫的所有詩之后如何繼續寫詩和詩意的生活。

帕特森生活事件:

周一

出門,雙胞胎老人做長椅上,寫詩,俄亥俄藍標火柴,同事唐尼打招呼

公交車上,兩個小男孩談論拳擊手卡特酒館開槍殺人事件,以及萬圣節扮演別人的影子

下班回家,妻子給窗簾畫了圖案,并提議他發表詩歌,他不愿意

酒吧,喝啤酒,看下棋,認識新朋友

周二

出門上班,同事唐尼抱怨麻煩事纏身

公交車上,兩名男子談論姑娘,他們都設想姑娘想和他們上床,而他們卻都沒有主動出擊,盡管他們也想和姑娘上床

下班回家,老婆繼續在各種布料上畫圈,帕特森寫詩,關于維度,妻子讓他去印詩,他答應了周末去,妻子要買吉他,要學鄉村音樂,他同意了

去酒吧的路上,一輛敞篷車停下來,車上的人問他狗的品種,并說這種狗容易丟

酒吧,聊爵士樂手,朋克音樂人,年輕情侶鬧分手,男子演員說起感傷的話像說臺詞,帕特森忍俊不禁

周三

繼續關于維度的詩,公交車行駛的路上出現一對雙胞胎女孩,帕特森寫了篇題為《詩篇》的詩

下班回家,妻子繼續刷刷刷,畫圈,晚餐是藜麥

去酒吧路上,洗衣店黑人在創作說唱音樂,他去打招呼并表示欣賞

酒吧喝啤酒,酒吧老板勾搭黑人女郎,上次認識的朋友在下棋

周四

公交車上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兩個大學生討論意大利的無政府主義者刺殺國王,寫情詩

下班遇到唐尼,繼續抱怨生活不如意,路上遇到個小女孩,也喜歡寫詩,他們聊了會,她讀她寫的詩給他聽,小女孩有個雙胞胎姐姐

回家,晚餐妻子又換了個新花樣,帕特森有點難以下咽,不過他還是說味道不錯

酒吧,那對吵架冷戰的情侶成了話題,酒吧老板的妻子來找老板,吵了一架,聊天中得知,帕特森不用手機,電腦

周五

妻子起很早,做杯子蛋糕,寫詩《奔跑》,上班,唐尼打招呼,沒抱怨生活,公交車出意外

回家路上,施舍流浪漢,到家,妻子抱著吉他彈唱了一曲

酒吧,鬧分手的年輕情侶出現,男子拿著槍以自殺威脅女子,帕特森撲倒男子,奪下手槍,原來是假槍

周六

妻子喚醒帕特森,妻子做了很多杯子蛋糕,要去市場售賣

帕特森不上班,遛狗,寫情詩

妻子回家,賺了將近三百美元,他們決定去下館子再看個電影

夫妻倆在電影院看了部恐怖片,影院里有一對同性戀人,帕特森學這對戀人握緊了妻子的手

回家,狗狗已經把他寫詩的本子咬的粉碎,帕特森傷心憂郁,妻子怎么都安慰不了他

周日

帕特森很早醒來,昨天失去詩本的憂郁還在縈繞著他,他翻了翻威廉姆斯的早期詩集,然后一個人坐在客廳

妻子勸他出門走走散散心,他出門遇到了前天晚上酒吧男子,他們聊了幾句

瀑布前,日本游客,都喜歡詩,喜歡威廉卡洛斯,他們聊了幾位詩人,日本人故意把艾倫金斯堡的出生地說錯成帕特森市(艾倫金斯堡出生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帕特森禮貌性的贊同,日本人表示鄙夷然后沉默了,日本人送了空白本子給他,最后說了句“阿哈”

帕特森又開始寫詩了,在日本人送的本子上,周一重新開始



人物分析:

帕特森

電影開始床頭柜上的照片說明,帕特森服過役,加上他沉默寡言,以及單調乏味的公交車司機工作,這種人物背景設置在通常電影里都是為變態殺人狂準備的。但是在這部電影里,帕特森顯然是個勇敢、善良,內心豐富,情感細膩的人。他過的生活,不像是今天人們在過的生活,更像是一百年的人的生活。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電視,外面世界雖然變化繁復,但在帕特森這里,一切都很安靜,一切都觸手可及,一切都有溫度一樣。他沒有追求,沒有抱怨,對生活的一切熱愛,對妻子的一切深情及懼怕失去,都滲透進詩句的字里行間。如果說真有小小夢想,可能就是做個詩人。但最后他意識到,并不是非要把詩句寫下、印刷、出版了才是詩人,那個寫詩的小姑娘、日本游客,還有他,有對生活的熱愛,對詩的熱愛,他們都是詩人。

帕特森和妻子的對比

妻子有所追求,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心。給窗簾畫上圖案,給衣服畫上圖案,甚至家具都成了她的美術實驗作品;做杯子蛋糕,希望靠它發財(盡管他們說的時候有玩笑的意味);學吉他,做鄉村歌手,成為明星(盡管也有玩笑的意味);變換不停的晚餐,不斷的出新花樣。

帕特森并不反對妻子,盡管他的早餐像公交線路一樣一成不變,但他也沒有任何新鮮的想法。他沒有對新鮮刺激的欲望,也沒有對一成不變的厭倦。他的生活樂趣來自靈敏的感受力,正如通過觀察車上乘客的言談,在單調工作中找到樂趣一樣。

帕特森、酒吧老板、酒吧情侶對比

帕特森的一成不變還有對妻子的愛,情深意篤。而酒吧老板,顯然有勾搭黑人女郎的嫌疑,電影用手機揭示他的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時尚性里包含了情感變化隨時代節奏的加快——那對酒吧情侶,他們的吵鬧就是最好的暗示。

帕特森、寫詩的小姑娘、日本游客的對比

小姑娘以寫詩為樂,帕特森也是,把詩寫在本子上是他們對內心感受的記錄??赡軐π」媚飦碚f,把詩讀給別人聽,能得到欣賞,遇到同道中人,自己會很開心。而對帕特森來說,創作的過程可能更讓他享受,即使妻子讓他讀,讓他出版,他都不大愿意。這也是電影反復出現帕特森寫詩、修改詩的原因。影片后面,他寫詩的本子被狗撕咬的粉碎,他并沒有窮兇極惡、歇斯底里,大概也是因為他注重寫詩的過程——他生活著,感受著生活的美好;并不是要有記錄下來文字詩句他才是詩人,他有對生活的感受力,他就是詩人。

而那個日本人(注意日本人的階層觀念),略帶小資情調的游客,顯然帶著狡黠的懷疑看待這位喜歡詩的公交司機。這位日本游客歷數著名詩人及軼事,他為帕特森的失誤暗中得意,并對帕特森充滿了鄙夷:詩還有藝術對這位日本人來說代表著某種優越性——一種和階層、身份相契合的優越性,這種契合發生錯位他是難以接受的。而在帕特森看來,詩或藝術,對于小女孩、醫生、公交司機都是平等的,它和階層、權力、種族等等結合產生優越性是難以理解的。

日本游客的詩意在著名詩人的詩中,他從偉大詩集中搜刮出一些自以為是的詩意,然后投入到某個地域或生活中的某個事件中,于是那地域和事件在他看來便有了詩意。而過度沉湎于這種小資情調又使他喪失了對本真生活的詩意感受,實際上,他只是個會寫詩而毫無詩意的人。他和帕特森的矛盾在于:前者努力賦予生活以想象的詩意,而后者努力在本真生活中感受詩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