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態性(簡化代碼)
- 多態的規則:里氏替換原則(子類替換父類方法:只是多態表現);多態的特性:父類保存了子類的對象,通過這個子類調用子類重寫父類的方法(父類不用再為每一個子類的對象都寫一個方法)
- 多態的定義:多態就是某一類事物的多種形態;程序中的多態是指父類指針指向子類對象就是多態;
- 多態的由來:繼承讓類與類之間產生聯系;正是因為類與類之間產生了聯系才有了多態;
- 多態的條件:1.有繼承關系(多態的由來);2.子類重寫父類方法(多態的表現);3.父類指針指向子類對象(多態的特性)
> 多態的表現:當父類指針指向不同子類對象的時候,該調用被重寫的方法,會執行該指針所指向的那個子類對象的方法(在編譯時是父類的指針;但本質是子類對象的指針;因此調用的是子類重寫的方法)
> 多態的特性:
> 父類的類型可以接收保存子類對象的指針:無論子類傳遞的對象是什么父類都可以接收保存,但調用的是子類的重寫父類的方法
> 父類的類型可以接收保持子類對象的指針:當父類指針想調用子類特有的方法,需要強制類型轉換為子類的類型才可以調用(本質上還是子類的指針調用子類特有的方法)
- 多態的兩個使用
> 當子類都擁有相似的行為時,不用為每一個子類都寫一個方法的聲明(多態的表現);用父類類型接收子類對象指針,利用子類的對象去調用子類重寫父類的方法
> 當子類作為方法參數時(協議代理復合)
> 父類可以作為子類方法參數的類型;不用為每一個子類的對象都寫一個方法,因為子類已經重寫了父類的方法,因此父類是不是有方法實現并不影響
> 當人喂動物時,傳遞具體對象給人,用動物來接收對象的指針(多態的特性),用這個對象去調用它自己的吃方法(多態的表現)【+(void)foodWithAnimal:(Animals*)animal;】
> 父類的對象類型保存子類的指針,強制類型轉換后可以調用子類特有的方法(本質上還是子類的指針,編譯時是父類的指針)
- 多態的理解:
> 同一父類下的子類相似的行為時:重寫父類中的該方法(使用swith,不能再case:下聲明對象)
> 父類指針保存了子類的對象,運行時調用的是子類對象調用重寫父類的方法(因為是多態,不能使用類方法)
> 編譯只檢查聲明:判斷類型是否匹配和調用的方法是否存在:Person*stu = [[Studentalloc]init]; ?Student繼承至Person(為什么父類指針能夠保存子類對象,因為繼承的特性::子類is a父類)
- 方法的重寫(屬性是不能重寫的)
> 繼承:方法重寫的原因:因為我們只能得到父類方法的接口,當需要父類的方法缺需要修改父類方法實現的時候:此時方法是可以不用再聲明方法,直接實現需要的功能就行
> 多態的表現:如果子類中有和父類同名的方法就稱之為方法重寫,同樣的方法不同的表現形式(對象方法和類方法都是可以重寫的)
> 多態:方法重寫的用途:子類調用的是重寫的方法,因此父類是不是有方法的實現是不影響的
> 擴展新功能時,不要刪除舊的方法(因為你不知道還有什么地方在使用這個方法),重新聲明一個方法來實現,保留原來的方法
多態的原理(OC是消息機制)
多態綁定:1.多態類型能使程序直到執行時才確定對象的真實類型;2.多態類型綁定能使程序直到執行時才確定要用哪個對象調用方法
原因:OC不同于傳統程序設計語言,它可以在運行時加入新的數據類型和新的程序模塊:動態類型識別,動態綁定,動態加載
編譯只檢查聲明:判斷類型是否匹配和調用的方法是否存在
在編譯的時候,編譯器只會檢查當前類型對應的類中有沒有需要調用的方法(沒有就報錯),運行時系統才自動判斷對象的真實類型
靜態類型特性:在編譯的時候就可以訪問類的屬性和方法;如果訪問的屬性和方法這個類不存在,那編譯器就會報錯
動態類型特性:如果通過動態數據類型定義變量,那么在訪問了不屬于變量類型的屬性和方法時,編譯器不會報錯:在編譯的編譯器并不知道變量的真實類型,只有在運行時才知道它的真實類型
多態方法重寫:當父類指針指向不同對象(子類的)的時候,通過父類指針來調用被重寫的方法,會執行該指針所指向的那個對象的方法(編譯成功是因為父類也有這個方法)
動態數據類型
對象類型指針
數據類型:1.定義變量;2.作為函數的參數;3.作為函數的返回值;
靜態數據類型:將一個指針變量定義為特定的類的對象時,使用的是靜態類型,這個變量總是存儲特定類的對象;靜態類型特點:默認情況下所有的數據類型都是靜態類型
動態數據類型:這一特性是程序直到執行時才確定對象所屬的類
NSObject ?*(靜態類型)
為什么能調用:NSObject-C是OC的基類;在Objiective-C中所有的類最終都將繼承于它;任何對象的NSObject類型的指針可以指向任意的對象,原則上是成立的(因為多態)
強制類型準換:NSObject是靜態類型,如果想通過NSObject直接調用它上面不存在的方法,編譯器會報錯;通過NSObject指針調用特定對象的上面的方法,就必須把NSObject的指針轉換為對應的類型
id(動態數據類型)
id(identity):動態數據類型(通用對象指針類型;弱類型)編譯時不進行類型檢查:因此定義id泛型對象時不在變量前加*, 因此它是上一個萬能指針,會在程序運行時自動適配對應的類型
在調用子類方法上 :id相當于NSObject * ,但因為NSObject是靜態數據類型,不能直接調用子類方法會編譯會報錯;id是動態類型編譯不進行類型檢查,會在程序運行的自動適配對應的數據類型
弊端:由于動態數據類型可以調用任意方法,所有可能會調用到不屬于自己的方法,而沒有錢又不會報錯,因此可能會導致運行時錯誤(通過動態數據類型定義的變量,可以調用私有方法)
id的應用場景:1.用于多態,可以減少代碼量,避免調用子類特有方法需要強制類型轉換,因為已經被打包了*,因此只能指向OC中的對象;2.用于delegate設計模式,用id來接收對象
類型判斷
為了避免數據類型引發運行時錯誤,一般情況下使用動態數據類型定義一個變量,在調用這個變量的方法之前會進行一次判斷
【if([id定義的變量isKindOfClass:[被調用方法的類名class]])】:判斷指定對象是否是某個類或者是某一類的子類
【if([id定義的變量isMemberOfClass:[被調用方法的類名class]])】:判斷指定對象是否是當前指定類的實例(不包含子類方法 )
【if([類名isSubclassOfClass:[類名class]])】:判斷某一個類是不是另一個類的子類(NSString的取子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