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了一篇講高中朦朧感情的故事,文章不算長,從頭到尾我都在試圖找到代入感,可惜并沒有能夠出現一個清晰的形象,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有喜歡的人。之所以這么說,源自母親大人吃飯時所講,“從小到大,你好像也沒有特別喜歡的菜,有什么就吃什么。”
搜索枯腸,也沒想起來有什么鐘意的不得了的東西。談到喜歡的人,都是一句漂亮概括。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漂亮的方法,喜歡一個人卻應該只有一個理由。斟酌再三,美其名曰的理由,于我應該是打了一套功夫不到家的太極。
所謂的執念——如果換一個更準確的詞——應該是習慣。與其說是不忍心丟棄什么,不如講是不高興打亂我的世界里一條已經形成的秩序,不主動去干擾它,也不愿意因為別人而調整它,任由它按照已經在形成的軌跡里繼續發展下去。
像這樣的人,稱之為自私一點也不為過,在他們的眼里周圍的一切都只是維持秩序的一個個零件,缺一不可,卻又處處都是替代品。
好吧,說得太抽象了,回到喜聞樂見的兒女情長。我也沒正八經追過誰,多聊兩句能湊合就湊合著在一起了,所以主動權一般不在我手上。按小姨媽的話講,像我這樣的條件應該是比較吃的開的,如果有什么問題多半是因為懶。
懶,又是一個完美的托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