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天涯芳草之路”,奔向“不遠的遠方”
———華君藝術之遠程書簡(2017第23號)
K君如晤:
許久沒有通信的原故你是知道的,我只有在“潛水”中才可以進行富氧呼吸。
夏秋之交的野山之旅,給你和我,以及一眾華君藝術的愛好者留下的難忘經歷。似乎是令我轉瞬間接受了遠古的召喚……。
我當時寫下的文字可以引證:
【沿著“天涯芳草之路”,
奔向“不遠的遠方”……,
深入“觸手可及的原生村落“”,
體驗“不老的古老”。
觀望:“云下黑山”之流云飄蕩。
欣賞:“天外凈土”之溪水淙淙。
聆聽:“雅蓮”之芳蹤故事。
筑夢:“雅居山莊”之十五月圓時。】
如此富有創造性的靈感,其實來源于一位作家朋友對這片原始村莊的真摯情懷,卻又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為藝術工作者,大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包括社會生態系統),才是促使創造思維發酵的溫床,從此之后數月之間在與文友交流中留下的筆墨痕跡,足以證明《華君藝術》:“野性未泯”。靠的就是擁抱樸拙生活的本源。
這些即興的作品出之于性情之手,當然不是所謂“動筆為魂”,然而我清楚的記得當時似乎有些輕飄飄“忘我”的狀態體驗,事后大家都在叫好,包括K君你也在內吧。
雖然我知道他們中的單純“粉絲”類朋友對這類作品未必喜歡(不那么漂亮),也許出于禮議都在合伙捧場(我并不質疑他們有真心),即使如此我也照單分享“眾籌”的興高采烈!
成熟的藝術家,絕對不會在即興發揮的作品中,僅僅滿足于當下的“率真”與“筆墨酣暢淋漓”,因為只有加以“理性收拾”的程序,方才可以進一步豐富以達到“盡致”。如此這般一來,也許作品就將失去那些讓觀者心動的“天真爛漫和野性激情”的魅力。
你一定會問我,我要怎么辦?。說真話,“轉瞬即逝”之間,我根本就無法自拔出來用腦袋去判斷這個我剛剛創造的“生命體”是否達到完美(一般都不可能)?但是我一定會不由自主的用直覺來感知“它的肌膚”是否“完整無缺”(僅僅是瞬間判斷而已,沒有對或錯的結論),我常常會若有神助地“橫涂縱抹”一番,讓“它們”看起來“完整了”。一旦有了完整感覺,就能構成我的“表達”。
這種創造性勞作是一次次激情的澎湃,一次次歡樂的盛宴。雖然是短暫的,仍然會大大影響我的正式創作,這些心靈體驗不期而至地提醒我要永遠保持貼近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本真的“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產生“不失野性生動又完整的,獨具魅力的作品”。自然不論是“大作”還是“小作”。
你是一位熱情的欣賞者,業余的批評家,專業的收藏家,畫家需要有你這樣的朋友,即可接受你的歡欣鼓舞,又能得到你真心批評意見。不過,我是一個例外,你知道,我一直奇怪我有這樣子的理念:
我只接受對我作品不同程度的“真心贊美”,而不歡迎“指出修改意見”。
因為:我堅決尊循“揚長”即可“避短”的真理!
讓你看看我的“即興小作”,
贊美那些讓你動心的感念吧!
——————————————————————————
感受黑山村落的原始氣息
華君藝術“野性未泯”,縱橫無礙左右逢源,彷佛“信手涂鴉”抑或是“天真自然”。
畫書與書畫都是動詞同源吧?
似乎直接影響著創作風格和樣式,是可睹,似不可睹,睹之再三而后……值得再睹。
這便是不久前我在家鄉一段文化的故事和心路歷程,在最具原始魅力的山谷中:離峨眉山不遠的瓦屋山下,高廟古鎮傍蜿延曲折石河子流域坡地上的黑山村落……再見了,黑山村的山山水水和流云溪水,還有“黑山雅居”的民宿客棧里曖洋洋的睡床……。再見,一定再去見“您”。
我依然會沿著“天涯芳草之路”,奔向“不遠的遠方”……,
再一次深入“觸手可及的原生村落“”,體驗“不老的古老”。去觀望:“云下黑山”之流云飄蕩。
盡情欣賞:“天外凈土”之溪水淙淙。聆聽:“雅蓮”之芳蹤故事的精彩細節。
筑夢就在“雅居山莊”,當窗外月明星稀時分。
相信你會與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