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寫一篇作文,我遇到的幾個困難:
一、本身的文字功底差。我現在水平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只能寫出一些簡單的語句,保證語句通順。同時,自己又討厭像三年級小學生一樣,堆砌一些沒用的副詞、形容詞。不想用華麗的詞句,掩飾膚淺的思想。
二、表達出的觀點不明確。當一個新聞出來之后,“先知們”拋出自己的觀點,我這種普通群眾就開始尋找自己認同看法,走進不同的陣營。拾人牙慧的事做多了,沒了自己的思考,就會氣虛,選觀點像是去超市選菜。
三、閱讀輸入和寫作輸出保持的狀態不好。大塊時間看影視劇;碎片時間看手機;百無聊賴時,淺式閱讀刷新聞。不動腦子思考只限于“朕知道了”的狀態。別說寫東西,就連復述一遍,表達出去都困難。感覺被困進了信息滿天飛的孤島。
四、互評這件事。開始的時候滿懷激情,寫的字數相當于一篇小作文。對方不回復,自己就沒信心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我推薦的書是《皮囊》。
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只能聯想到有一部美劇是《皮囊》。我并不了解作者的前生今世,只是發現劉德華和韓寒都給他做了序。
書中描寫的阿太,媽媽,爸爸都是我們生活中最親近又最沒有去深刻了解的人。語言平實卻很打動人心,至少我看到那些小故事,好幾次落淚。
文章中,父親生病住院,臨床病友的兒子說他的父親想要春節回家看煙花。但是圣誕節就做手術。圣誕節放煙花嗎?手術能成功嗎?。。。。
摘錄:
“我一個人默默搭著電梯走到樓下,燃放煙花的痕跡還在,那灰灰的像一層淡淡的紗。
我知道過不了幾天,風一吹,沙子一埋,這痕跡也會不見的。
一切輕薄得,好像從來沒發生過。”
——蔡崇達《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