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流行過一句話,“有的人25歲已經死了,只是等到75歲才埋進土里”。你怎么看這句話?
很多人會這樣理解,“這不就是講,有的人早早地停止學習、停止思考,渾渾噩噩過完一生嗎?無所謂,反正能開心活下去就行唄”。這樣的話,真能過好這一生嗎?
最近,鳳凰網有個新聞——“員工曝三星中國裁員20%”,顯然這是由“爆炸門”引起的。這20%的人中,會不會有“25歲已經死了”的呢?鐵定會有的。“爆炸們”發生前,三星電子才剛剛實現了近兩年以來最高的季度營業利潤。那時,大家應該都會覺得“能在三星,真是太棒了”,因為這公司太穩定了,太好了。
現在呢?如果不是富二代、拆二代什么的,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困境,尤其是35歲以上的。簡歷上看上去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卻似乎很難找到合適的去處。為什么呢?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會對年齡有限制,或者給不了跟以前一樣的高薪水。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早早地就已經出局了,沒有能力應對新的工作內容、新的職場環境。更可怕的是,從沒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出局的“事實”,因為還能依附在公司里混日子,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如果在某些大型外企呆過的話,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里真的是外企嗎?怎么像國企一樣。”在很多老牌大型外企,確實像國企一樣。福利待遇好,人員流動率非常低,大家按部就班地工作,等待退休的到來;幾個高層會斗來斗去,下面干活的還是繼續干活,最多影響到某些中層。慢慢地,發現這不是錯覺。因為公司太“穩定”了,根本不用擔憂未來。
可是,現在還是這樣嗎?時代已經變了,而且會加速改變。移動互聯網就像催化劑一樣,可能會讓一件小事迅速產生影響巨大的后果,更何況是“爆炸門”這樣的熱點。“穩定”這事,會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絕跡,越來越多的公司會迅速死亡。這種加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對殘酷的事實。
那么該怎么辦呢?那得先活過來才行。要投入地玩,認真地工作, 努力地生活。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愛好,只要能做到全力以赴,都能幫助我們修煉出自己的核心能力。
比如,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聊了聊“為啥癡迷游戲的人,混得也比你好”。那些游戲打得好的人,都是很投入的人,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思考,思考如何打得更好,思考如何和別人協作。這些都鍛煉了他們的相關能力,比如:戰略規劃,數據分析,團隊協作,溝通技巧,領導力等等。這些能力不都是職場需要的嗎?
也許你會問,游戲里的能力跟職場里的能力不是一回事吧?是的,會有區別。但是本質是一樣的,從游戲到職場,只是缺少了一個遷移的過程。
遷移,具體來說分三步:
1. 找到自己在工作、生活或者愛好中,全力以赴地做過的事。即時是一件小事也可以。
2. 從這件事里把能力提煉出來,用一個詞來描述。
3. 考慮和設計如何在另一個領域運用這個能力。
我有個朋友是個買手,在購買前會把價格記錄下來,貨比三家。更重要的是,他會盡量找到歷史價格,分析價格走勢,來判定現在是不是處于相對的低點。他就可以把他的能力提煉成:信息搜集和數據分析。這樣的能力是不是能用在工作呢?一定可以。
Stephen Gillette是星巴克的CIO,他也是魔獸世界的70級祭司,游戲公會的領袖。他每周到打至少6小時的游戲,因為他認為自己從游戲中學到了關于管理和領導的核心。
這個過程也適用于面試。想想看,如果面試者只是羅列自己的經歷,面試官會感興趣嗎?不會的,早就不耐煩了,只是出于禮貌,沒有讓面試者走而已。如果能在敘述完經歷后,再把能力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并且說說自己如何把這些能力運用在新的工作中。那通過面試的機會一定會大增。
但是,這些提煉出的能力應該是真實地來自于自己的經歷,否則就是在忽悠。即時能蒙混過關,也很難在新的環境里生存下來。
無論什么時候“死而復生”都不晚,我也是才活過來。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