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月夏至,正是毛栗花的盛放期,獨特的氣味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 ? ? ? 毛栗開起花來,熱烈的樣子與氣味,都與它的果實一樣獨特,富有個性。
花是長條形,一根根呈發散狀,比狗尾巴花要細要長,毛絨狀的短花蕊,淡淡的黃色。
更獨特的是它的氣味,記憶里其實并沒有特別的感覺,也許是奶奶說,毛栗花可以當蚊香驅蚊,那時我們把毛栗花拾起來編成小辮兒,燒起來并不比蚊香臭。
后來多年后有朋友說,他特別不喜歡毛栗花,氣味好象精液,真是令人尷尬的氣味。
當然,毛栗樹于是我記憶里非常熟悉的樹。
? ? ? 記憶里的毛栗樹都很高大,粗糙多節的樹干至少高達三層樓房,茂密的樹冠,必須仰頭才能看到樹上結的帶刺的綠果。
我背著軍綠的帆布書包走在回家路上,最大的樂趣就是發現枝頭的毛栗果,就象發現一個新星,對于幼時的我,真是一大誘惑。
那時,板栗樹太高大了,它的果可望而不可及。鄰里中高年級的男生自有辦法,他們練就了幾項必殺技,能夠把果實弄下來。
第一項是投石,石頭大小要適當,手勁要大,眼力要準,??準一叢綠色帶刺的栗果,向斜上方投出石塊,把栗果生生從樹上連葉帶枝砸下來。
第二項是爬樹,爬樹比較危險,栗子樹小枝又比較脆,有一年一個外地農民工為了摘栗子,不小心從樹上跌落死了,那一塊血跡我也去心驚肉跳的瞥了一眼,大人們往往嚴禁去爬樹。
第三項是做長鉤,把細竹接長挷好,前端加個鐵鉤,把高處的栗子精準鉤下來。
那時,栗子大都等不到成熟裂口,就被三項必殺技搞定了。落地后,先用腳把栗殼的尖刺搓平,再用一片薄薄的尖瓦把殼弄開,剝出里面還是淡黃色的栗子,吃上去有嫩甜味,真是美味。
那時我剛讀小學,奶奶從鄉下老家趕來幫父母料理家務。有一天我放學,在路邊看到奶奶正低頭蹲著,那天風大,她的白發都被風吹亂了,她一轉頭看到我,笑著遞過來幾個剝好的栗子,我就呆住了。我們沒有必殺技,只能揀些漏網之魚,能揀到就高興極了。
朱自清《背影》的記憶是桔子味道,我記憶里奶奶揚起的白發畫面,是栗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