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繞城高速上有個出口叫阿房宮,但從來沒有走過,因有個要好的朋友住城西,所以今年經過了幾次,估計出口命名因近阿房宮而得名吧。
?有次在車上閑聊時,朋友說,“你從這條路一直走,前面就是阿房(a fang)宮出口,上了高速,你就知道路了”。我是個百分百路盲,而且是個情商不高的路盲,立即傻傻回道,“其實應該讀阿房(e pang)宮”。我的自信來源于我從小老師就是這么教我的,并沒有考慮到朋友的感受。朋友看了看我說,“我們當地也有人讀阿房(e fang)宮”。我微笑了一下,再沒堅持我的讀法,也許當地人的讀法并沒有錯。再說了我也沒有去過阿房宮遺址,更沒有關注過它的歷史,只是語文老師教杜牧的《阿房宮賦》時講過,誰知道杜老先生說的是不是真的,我的老師讀的是不是對的。
前陣子在小區門口遇到幾個中學生孩子(小區與學校是門對門),問我阿房宮怎么讀,我說“e pang gong”。他們打打鬧鬧地走了,說誰對誰錯,似乎我成了判官,萬一讀錯不是誤人子弟,驚出一身汗來。
在我的知識中,一是讀阿房宮(e pang gong),因離咸陽宮近,過渭水即到,并于灃峪口上林苑成軸線,合秦人規制。二是這個宮殿并不是秦始皇贏政所首建,而是他的先人秦惠文王在他一百多年前就開建,而他只不過是統一六國后,要彰顯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建的一個體現圣治的朝宮,又不是為享樂之用。再說營建不到三年,“室堂未就”他就一命嗚呼了。雖有不孝子胡亥狗尾續貂,“復做阿房宮”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便也停止,也就一個當時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的前殿(秦尺估計是現在8寸,也就長690米,寬100米吧,最多有現在咸陽1號候機樓大?。?。三是當時也就在高土臺上修個殿,還沒修完,你說項羽燒了,有什么可燒呀?真是冤枉死霸王了!霸王當年屠城焚燒也只是在咸陽,咸陽城人多,咸陽宮美女寶物多,所以燒殺還有點兒意思。
再次我要說說這個“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杜老先生,你想罵罵你的皇帝老兒,偷偷罵罵就行,干嗎借古諷今,寫什么《阿房宮賦》,還亂說一氣,以你優美的文筆,也不能這樣顛倒黑白吧,霸王問你誰燒了阿房宮?。都不知道比你強幾倍寫出《討武氏檄》的駱賓王是你的前車之鑒,你也就喝喝酒,玩玩楊州的楚腰就行了,別貽誤后人呀!
當然因為贏政胸懷天下,雄才大略,統一了天下,為統一文字燒了幾個竹簽,收拾了幾個不識大體不愿統一于小篆的酸臭文人,后世六國文人就寫文罵他,杜老先再來個火上澆油,將無論誰干的壞事往贏政身上一推,一個暴君便成了。
說阿房宮是秦始皇享樂的地方,甚至養殖個阿房女,片面地猜想滿足一下自己,別太當真。但西安真有個阿房村,所以別人要讀阿房(e fang)村,以許這地名也是對的!
我還真該抽個時間去看看咸陽宮遺址和阿房宮遺址,了解一下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過眼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