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qiyi.com/v_19rr7cty30.html?social_platform=link&p1=2_22_221
附上20170527這期奇葩說鏈接,太喜歡這期了,是奇葩說以來最讓我觸動的一期。因為這一期讓我忽然明白了我這幾年內心深處的困惑、矛盾,這半年的焦慮、不安,這些是因為什么。從這一期,我終于讀懂了我自己。
從小,我在我爸的“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的諄諄教導下,在要爭第一不當第二的應試體制下長大的。這意味著,從小我就被根植了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做上進心。沒有上進心就是無用的人呀,就是被社會唾棄、被淘汰的人。這是我們這一代小時候典型的教育環境,因為父母這批60、70年代的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一輩子的人。
加上基因遺傳,我從小就是好勝的人,我渴望成功,我眼紅成功的人所受的那種崇拜和羨慕。而我也是自卑的,因為并不是一出生就自帶光環的,后來在上進心推動下我開始嘗到那種成功的學霸的滋味,那種被所有同學羨慕或嫉妒的滋味,那種被稱為別人家孩子的機會。嘗過一次兩次后,就開始害怕一種東西,叫做失敗。那時候的教育下,成功的反義詞就是失敗。我渴望成功,我學會了在上進心下取得成功,可沒有人教我面對失敗。
失敗時,別人最常的鼓勵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失敗了,首先如何面對這份痛苦,我不知道,我便歸因于我還不夠努力、不夠上進心。于是我比任何人都要催促自己,我上學路上快步流星,我用別人一半的時間吃飯,用別人一半的時間趕到教室,我逼自己最后一個出教室,最早一個到學校。到了考試開考時,我卻因害怕失敗而不敢動筆,我明明知道自己應該會做這個考題,但我大腦一片空白。一次這樣,兩次這樣,直至老師說要把我這種失敗的經歷告知大家時,我完全接受不了。而這時老師的口中的失敗不過是我考了全班第七沒進全班前三。那時我也認為自己太失敗了。
在這種恐慌里我度過我中學時代,高考盡力了但并沒有實現人們意義上的成功,沒有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而進入一所不知名的二本學校。那時所有人都勸我復讀,我內心太疲憊了,第一意識告訴我:離開這個環境。于是我不顧勸阻進入了這所學校。
這所學校里,上進的人不多,寢室的女孩們不比較誰成績好,卻比較是否談過戀愛,被多少人追過。換了一種成功標準,我更自卑了。因為那些年我眼里只有分數成績,守規矩得讓異性不敢接觸。我的上進心在這所學校里忽然變得格格不入了,為了融入到環境中,我慢慢被影響得開始沒那么在意“優秀”這件事情,而我變得放松了起來,開始忘掉成為第一這件事情。在開始的兩年,我在那樣一個每天看云卷云舒、星空密布的環境下,改變著我以往認為的“成功”。
但上進心并沒有被摒棄,度過無憂無慮、只顧消耗無聊時間的三年后,生活讓我們不得不開始面臨新的選擇。也因為在上進心的鞭撻下,我放棄了那個我暗戀的毫無上進心的人,我考了研,在父母和環境的影響下,我走了大多數人走的人。而且,我還跨專業考了新聞傳播,那時我有想過做一名記者。我以為考上研一切都明朗了。然而并不是,讀研期間,周圍環繞一堆學霸,我越發恐慌了。上進心把我逼得恨不得頭懸梁 錐刺股,可是,我開始疑惑了,方向呢,我往哪個方向上進。曾想過做記者,而讀研期間太多行業內的人對這個職業的現實解讀,讓我的想象崩塌了。我從小認為的人生意義是改變這個世界、改變這個社會,那瞬間瓦解了,發現改變這一生都無比艱難,改變世界太天方夜譚。
于是,我開始尋找方向,一個讓自己上進心可以安放的方向,可是我的原本上進心的理念是爭第一、爭比別人好。我要競爭,我給自己的壓力巨大,在這種恐慌中,我試探的進入了工作崗位。當別人進國企、進學校,當他們擁有人們口中的女生應該有的好工作時,我開始不相信,這種上進心讓我沒有任何前進欲望,我想要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
畢業后兩年,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多跌宕起伏的變化。我開始在走一個跟別人可能不一樣的路,我如愿進入互聯網行業,我接觸這個時代最前衛、最開放、最先進的一個行業,我看到了那些職場努力打拼的年輕人,也看到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工作環境下不同人的狀態。這些都給了我很大觸動。
從第一份工作起,我就在尋找自己,我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尋找自己的興趣。有一次,部門開會議,玩了一個游戲,每人用自己認為的高價購買自己認為珍貴的事物,我買了兩樣東西:做自己喜歡的事;環游世界。第二件事一直是我的夢想,從小到大的夢想,也是遙遠的夢想。第一件事,我自己也很難解釋,當時領導問我,你喜歡的事是什么。我說不知道,但就是感覺應該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為喜歡這件事,就是最大的快樂。那時我很喜歡大冰,喜歡他寫的那些江湖故事,我依舊聽那位他所影響下聽不民謠、搖滾樂。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多么酷呀,過自己喜歡的一生不顧周圍人的聲音是多么怡然自樂呀。
可是,我有自己的身不由己。隨著年紀增長,環境的變化,人在選擇時的心境越難純粹,選擇時越發猶豫不決。家庭因素,外界成功的定義,社會環境的變化,周圍人的遇見和告別,都讓我的選擇愈發沉重。
半年前機緣巧合,我在主動的意志下、環境的被動下離職了,之后尋找的職業方向經過數次嘗試。嘗試過一個小公司的主管,嘗試了大公司的螺絲釘,嘗試了頂著巨壓,嘗試了超負荷的工作。。我在嘗試中更加迷茫,因為我依舊未找著自己的方向,同時我開始疲憊了。我在這份上進心的催促下,我疲憊不堪。我好羨慕同學悠哉的生活,我好想安逸度日,我好想節奏慢一點,我好想一個下午靜靜地喝一杯茶或咖啡。
于是我選擇了我所鄙夷的公務員考試,我進入了兩個月的多次考試中,從公務員到一個又一個的事業單位考試。在備考中我內心有多個聲音不斷在爭吵著,有的說考上多好、安逸多好,有的責問我:你的上進心去哪了、你這是自取滅亡,有的問我: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到底是什么?我內心無比混亂。在這兩個月時間里,每當有人問起我近狀,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明和解釋我的當下。我在這混亂的聲音驅使下,既準備考試又找工作,找了各類型的工作。然后,不知道怎么選擇。
我最近把自己放逐在娛樂八卦新聞中,我用那種淺薄的快樂麻醉自己,而我無法無視內心的空虛和焦慮。直到今天,看了這期奇葩說,顏如晶、馬東、馬薇薇對上進心的表述,就像個針戳破我內心的隔膜,我忽然明白了這內心無比的痛苦源于什么。是我自己與上進心之間的相處方式出了問題,是我沒有平衡好我自己和上進心的關系。上進心不可以、也不可能沒有,而我仍需繼續找尋我所喜歡、熱愛的事情,只是現在,我有些累了,我需要喘口氣,需要一些不一樣的嘗試,這可以是小鎮上的一份公務員,可以是國企的一個職位,只是自己要和自己內心和解。
到這里,其實我的選擇仍未完全明朗,我在害怕中試探著前行著,我沒法立馬改變或解決掉這份害怕,因為我知道我還未找到自己所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