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泰山
在車上,導游就介紹遠處那個朦朧的傲徠峰,朦朧中不改險峻。據說是因為它不像泰山低頭,所以叫傲徠。但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是泰山,泰山的雄奇更吸引我的目光。
遠遠望著泰山,朦朧中盡顯神秘,我口里呢喃著:“泰山,泰山……”如同耳邊回蕩著的呼喚,似乎冥冥中某種安排!
記得那年,我也專門來過泰山,那時心境不寧,體力不支,所以在磕磕絆絆中只爬到了中天門,沒能登頂是我的遺憾,這次一定要彌補!
這一次,再見泰山的激動讓我忘記了一切,只想著,爬山,登頂!
再重登泰山之前,我重溫了那篇著名的《挑山工》。兒子說,這片課文告訴我們要一門心思地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放棄才能成功;另外還告訴我們不能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要拒絕誘惑,才能堅持干好自己的事情。
我也記住了這些話,在登山的過程中,我并沒有過多地糾纏石刻的文字,也沒有花費時間去拍照,我來了,我來過了,這就好!
攀登的過程中,也有松懈的時候,想著怎么還沒到啊,這樣的想法多了,就更生出懈怠來。于是想起幾年前跟一群戶外的朋友登祖山,路途不險峻,但是也足夠漫長,隊員們也是在問“還有多久到達目的地啊”,領隊的總是說“快了”,問得急了,就回答說:“還有大約二十五分鐘”,于是大家又有了力量,可是等到忽然覺得二十五分鐘太漫長了的時候,早已走出了近一個小時的路程,也就是在這樣“快到了”的狀態下,大家也就真的堅持到底。
當孩子們倦怠了,不想爬了,也是一直在問,“什么時候到啊,怎么還沒到啊”。等他們再問的時候,我就痛快地說:“快了,還有兩里。”或者說:“寶們,加油!還有500米!”其實這500米是一個海拔的高度,換成或者平緩,或者陡峭的山路,那得是多長啊。
孩子就是這樣在我的一次次忽悠中前進,最后,終于發現了我的小伎倆,可是這時候,真的就到達天街了,距離玉皇頂沒有多遠了。都這么近了,勝利就在眼前,誰還能放棄呢?
最精彩的感覺莫過于在高處遠望的感覺。
在近似于垂直的十八盤,我站在高處的臺階向下望,望見曾經經歷的地方成為了遠遠的低處——我竟然征服了又一個高度!望見腳下一群的人在匍匐——一種俯視眾生的感覺油然而生。
當我爬上玉皇頂,站在高處遠望:群山都在我的腳下簇擁,我就是那個“山高為頂我為峰”的至高點,忽然就理解了為什么那么多的帝王要封禪,為什么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要攀爬泰山——那是一種豪情,那是一種征服,那更是一種自我挑戰!
當觀日臺的風吹動我的發梢,我看見云霧在半山腰徘徊,遠處平原的平遼闊,遙遠的世俗世界如同沙粒塵埃,忽然就覺得真的遠離了俗世,沒有了煩惱——跳出那個世界看那個世界,那個世界又算得了什么?同樣道理,跳出煩惱看煩惱,那些煩惱又是一些什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