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已經(jīng)過時了

剛過了世界讀書日,今天我也來談一談閱讀這件事兒,從小我們耳濡目染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遺憾的是,今天身邊還有讀書習慣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我曾見到那些從不讀書的人,也快樂的生活著,讀書真的是必要的嘛?

我質(zhì)疑讀書,相信一定有人說這是愚民,這是反智,但是如果看清赤裸裸的現(xiàn)實,不免發(fā)現(xiàn)既然讀書這么重要,那么大家為什么都不讀書了呢?我仔細一考慮,讀書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目的性極強的讀書,例如準備考試,尋找某一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但是這類讀書始終不是生活,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備考,雖然我們永遠有問題,但不一定每一樣都要解決,這種讀書始終是片段式的。另一類讀書是豐富精神生活,說實在點,就是找點有意思的事兒干,在這個維度上來說,我并不覺得毛片的價值要低于小說,文學作品。而這些豐富我們空閑時間的閱讀,卻往往并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網(wǎng)上的知乎,天涯,貼吧很大程度上可以具有答疑解惑的功效,而游戲,音樂,電影的火熱足以看出其被接受的程度是小說,散文,雜文所不能及的,當一切都有了替代或者更好的選擇,讀書還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認為讀書已經(jīng)遠遠沒有曾經(jīng)重要,但是學習,卻從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會黯然失色,如今信息的來源從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對我們席卷而來,書的定義已然發(fā)生著改變,從亞馬遜的Kindle到微博中的長文,文字載體的變更也一再刷新著“書”的定義,以前在紙上讀,后來在電腦上讀,在手機上讀,如今又可以在手表上,眼睛上讀,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演變,節(jié)奏加快,時間碎片化,每天從各種媒介接受大量的信息,此類無疑是更符合現(xiàn)代化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還能稱之為讀書嗎?

時代的變更總會淘汰掉一些守舊的人,認為書就應該老老實實捧著書本,一頁一頁的翻看才能真正稱之為讀書,我雖然看書不多,但也看過一些,既然看自然看名聲大的,怎能去看玄幻,穿越,修仙,耽美等烏合之眾,但是前段時間看王小波的書,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別的,或許在他的時代他是先鋒的,但是今天來看卻是很多觀念不免已經(jīng)落伍,反而看陳丹青的書還是挺有興致的,仔細一想,一個畫家的文章讓我感覺比一個作家寫的好,不免是對王小波先生的不敬,我思前想后,或許陳丹青先生還活著,但王小波已經(jīng)死了,我們喜歡看的終歸還是符合自己生活的,朱自清寫的好像蹩腳的郭敬明,魯迅好像一個放在今天一定被和諧掉的憤青,年少時認為大師們?nèi)瞬泡叧觯裉炜磥恚膊⒎悄前闩猓蚁肴缃褚呀?jīng)不是他們的時代了,那現(xiàn)在的時代應該有什么樣的文字呢?好吧,或許只留下玄幻,穿越,修仙,耽美等烏合之眾了。就是看這些書的讀者,在貼吧,在論壇,在手機,有幾人還會捧在手里翻看呢?

我絲毫不曾懷疑文字的力量,有了文字,才有文明。從甲骨文,羊皮卷,竹簡,到書本,我想慢慢書本也免不了過時的命運,可能會被另一種我不知道的稱呼所取代,有人認為人們不再讀書是悲哀,但是從另一個層面看,我們不再讀書也可能是讀書本身的升級,只要能學習,能分享,能流傳,在什么載體其實并不重要了,那么讀書或許也沒有那么重要了,設(shè)立世界讀書日的本質(zhì)是喚起人們對于學習的渴望,但是如果方法變了,是不是叫做世界學習日會更加貼切呢?

你還會讀書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