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生活中被教育了,有些人總以自己的視角來判斷周圍人,有的人對農民工嗤之以鼻,也有的人以有色眼光看人,對普通勞動者和權貴的態度完全是大相徑庭。老人們指摘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不懂得尊老愛幼。而在年輕人眼里,又感覺“老人變壞了”,“壞人變老了”。前一段時間,有個年輕人對一個正在嬉鬧的“熊孩子”一頓教訓,覺得他影響了自己的清靜,后來孩子的媽媽又對這個年輕人大打出手,今天網上又爆熊孩子媽媽因為人家的提醒而打人耳光,至外籍專家眼球出血的視頻。
且不管外籍專家何許人也,只是我們又看到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是不是在大家的視野里,好人已經不多了?所以要用極端方式來保護自己,而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隨著網絡的發達,許多人越來越覺得自身的渺小,于是在潛意識里,希望除己之外的人都是不堪的,狹隘的內心有時就敵對了整個世界。無數個被人稱為“婊”的人躍然而生:“圣母婊”、“綠茶婊”、“心機婊”……各種鄙視鏈存于人們的腦海,在曾經的朋友、戀人、工作伙伴、甚至老師和學生、醫生和病人之間……而唯獨忘記了愛!
只有愛才是黑暗里浩瀚的星辰,把每個孤寂的心點亮,唯愛才是存活這個世界無技巧的技巧。
卡耐基在他的《交際成功奧秘》一書中寫道,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師乃至寶座上的皇帝,統統都喜歡別人對我們表示好意。拿德國皇帝來說,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成成了萬惡不赦的罪人。在憤怒的人民中,卻有個寡婦的小孩子寫了一封非常單純的信給他。這個小孩說,不管別人怎么樣想,他會愛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動,邀請這個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親也同行,德皇與孩子的母親竟然促成了大婚。一個被愛著的國王才有愛的能力。
內心有愛的人才會顯得可愛,外表的美只能取悅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我們必定先得自己擁有這樣的能力,再去傳承給下一代,代代相繼達到人類繁衍。
俗話說:“愛人者,人恒愛之”一個愛人的人,必能得到他人的愛。廣施愛心,必能廣得愛的回報,人際交往就會非常成功。
如果那個善意提醒,能夠以愛心的談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小聲說話,不要影響他人。而不是以自我正義的名義沖上前去指責人家父母,讓人誤會是挑釁,事情就不會是這樣的后果。而那個像狼一樣沖出來保護家人的母親,隨意打人耳光,如果真的遇上強人,那結局也是不可想象。我們生為最有智慧的人,心中要以由己及人的愛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才是有教養和有策略的表現。
法國畫家夏爾丹說:“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紀元。”愛是無技巧的技巧,是開發交際能力的根本技巧,其他的技巧都派生于“愛”這一根本技巧。
但這種愛中也要穿插自我的態度,你如何待人,人便如何待你。態度是人對某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內心世界的核心。沒有內在態度的改變,外在的改變是不可能發生的。就算外在可以改變,改變得也不會理想。改變他人態度的奧秘,就在于首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態度是互動的。
《圣經》上說:“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人們總是根據對方的態度來采取相應的態度。你對別人抱以親切、友善的態度,那么對方就會回敬你同樣親切、友善的態度。態度的體現不過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然而,它卻有著極大的魔力。
每個人都想在生活里左右逢源,這就需要不同層次的人的支持。這里有一個哲理小故事要介紹給大家:
曾有一位百萬富翁的辦公室設在第一國家銀行大廈的二樓。當他要上二樓時,他會乘坐電梯;下樓時時,則利用樓梯。他是個傲慢的人,曾經貧窮,后來白手起家;他是個自力更生的人,也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他每月按時繳房租,但對于那些管理升降機、高吊在行人道上擦窗戶以及燒鍋爐的人,根本不屑一顧。在過圣誕節的時候,也不會給他們一只火雞,或一點小費。
大廈有一位打掃樓梯和大廳的窮婦人,他常常從她身邊經過,但直到最近才意識到她的存在。他的頭向來抬得很高,心里想的盡是怎樣賺更多的錢。有一天他從辦公室出來,要走下樓梯。清潔女工正站在樓梯中央,她從最上面開始檢查樓梯是否干凈最上面的一級階梯有一處地方被水弄濕了,而且放著一大塊肥皂,百萬富翁正巧踩在上面。富翁踩在肥皂上面的那只腳向東滑去,另一只腳則快速西滑去。他跌坐在樓梯的最上一級,非常狼狽地開始往下滑,每滑一級,樓梯便發出如同打鼓般的一聲悶響。清潔婦女禮貌地站在一旁,任他往下滑,不幫助也不嘲笑。
最后他由底層站起來,自忖是否應當走回大廈辦公室,要求開除該名清潔女工;但他想到一旦把要求開除她的理由說出來,必會在這大廈的其他人中間傳為笑談。于是他沒有說話。但從那天起,他開始注意那位清潔女工,帶著慎重的態度走過她身旁,并開始改變對周圍的人的態度,始終對人報以微笑和親切的言語。
沒有人高貴或威嚴到可以忽略周圍的任何人的地步。因為一位卑微的清潔女工和一塊普通的肥皂,就能令一位大人物脫離他“高貴”的事業而產生這般狼狽的煩惱。我們面對生活中種種不堪,需要別人幫助的事何其之多。人類之所以形成社會,就是要有一股合力來相互幫助共同生存。
《圣經》上說,有個人招待了一群客人,等客人離去,才發現他們原來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從此做父母的就教導孩子們說,碰到衣衫破爛或長相丑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幫助他,因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卡耐基經常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刮風的雨夜,一家旅店來了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他們行李簡陋身無長物。
那男的對旅店伙計說:“別的旅店全客滿了,我倆在貴處借住行嗎?”
年輕的伙計解釋說:“城里同時在開三個會,所以全城到處客滿。不過我也不忍心看你們二位沒個落腳處。這樣吧,我把自己的床讓給你們我自己,不礙事,在柜上搭個鋪。”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錢時,對伙計說:
“年輕人,你當得了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興許過些過些日子我要給你蓋個大旅館”伙計聽了,暢懷大笑。
兩年過去了。一天,年輕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附著一張到紐約去的雙程飛機票,約請他回訪他兩年前那個雨夜里的客人。
年輕人來到了車水馬龍的紐約,老人把他帶到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大街交會處,指著一幢巍然大觀的高樓說:“年輕人,這就是為你蓋的旅館,請你當經理。”
這位當年的年輕人就是現今紐約首屈一指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理喬治·波爾特,那位老人則是威廉·奧斯多先生。
所以你瞧,我們該好生幫助那些向我們求助的陌生人,因為襤褸衣多的后邊可能有一對天使的翅膀呢!而且,退一步說,即使他們真是落魄的窮苦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要忘了,要想在生活里左右逢源,需要不同層次的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