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過/知道/懂得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如果只要聽過、知道、懂得道理,就能過好人生,那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失敗和不順了。我們也只要擁有眼睛和耳朵就行了。道理不是用來聽和知道的,是用來消化并指導自己行動的。
行動才是第一生產力和創造力。
誰都知道,要控制體重就要注意飲食和運動,而且要長期堅持。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胖了減,瘦了吃,吃了胖,胖了再減是大多數人的常態。
也知道,想要成功就要敢于冒險、善于抓住機會,但機會真的來臨又瞻前顧后、挑肥揀瘦、吃不得苦、放不下身段,不是道理沒有用,是勇氣和敏銳從來不易。所以,成功從來只屬于少數人。屬于那些自律、堅強、果敢、堅韌,卻在奮斗初期時刻被嘲笑、打壓的人們。但成功者的氣度和格局也由此打磨出來。
知道道理、懂得道理,但沒有深入貫徹執行,就不是真的懂得。
與不知道有什么區別呢?
還是不要提自己知道了。
2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極為方便,微信、微博、各大媒體網絡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輸出信息。真真假假、優劣并出。信息爆炸,腦袋也要爆炸了。沒有幾分辨別和思考的能力,只能被信息的洪流推向未知的漩渦,被輿論和別有用心的企圖者牽著鼻子走。
多少人打著“善”的名義,成為理直氣壯的劊子手。2012年的反日游行,從游行活生生變成暴利狂歡和國人互害的鬧劇。那位只因開著日系車的普通人——李建立,被憤怒的少年狠命一砸,砸毀了人生。
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三十歲后年齡歧視”、“80后的簡歷沒人看”,“內向的人在職場難出頭”、“人要合群才能受歡迎”……
太多看似真理、有代表意義的“道理”、“言論”,具有蠱惑人心的力量。不怕你信,就怕你深信不疑,進而放棄努力和改變的欲望。
看到現實,但不甘心、不認命、不服輸,才會有逆轉人生、改寫“道理”的力量。
3
經驗,是個人經歷的結晶,是另一種形式的 “道理”。
有的值得借鑒,有的只屬于過去。
馬云的經驗、俞敏洪的經驗,或者其他名人的經驗,并不是都適合自己。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的弄潮兒也有不同的特質,路,還是要自己走。
就像面對師長的告誡,年輕人總是充耳不聞,或者只聽部分。不是不懂,不是不信,有些道理、有些路、有些感受,自己不去親身經歷,不會明悟其中真諦。
沒有切實的感悟和親身的體驗,以及足夠的閱歷和智慧,再珍貴的經驗、再有價值的建議,也難以在手中發揮作用。一知半解,有時害人害己。何不放開手,自己一探究竟。
哪怕跌倒、哪怕傷痕累累,有時只有受過傷、吃過苦,才會明白某些“道理”的深層含義,才會明白那些“道理”能信多少、不信多少。
萬事自有定律,終是急不得的。
道理不能讓我們過好這一生,
踐行、檢驗、創造道理的自己,
才能讓我們過好這一生。
END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公號或其他網絡媒體,轉載須經授權。
作者:葉一茗,、出世亦入世,用獨特的視角傳遞關于情感、工作、生活的獨特觀感。兼具理智和感性,人文和時尚,用有韻味的筆觸給您帶來有價值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