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幾個字,是在大同古城仿古街的一家店鋪里。
街是老街,屋是新建。坐北朝南,北方民居的風格。青磚,灰色筒瓦,木格子的窗戶,糊著白麻紙。屋頂挑著脊,兩端安放著鎮宅的獸頭。門口搭一涼棚,擺放著簸箕、笸籮、黍子頭扎成的笤帚,瓦盆里,一株吊蘭長的正好。
其時,一位著一襲白衣、挽著發髻、額頭光潔的中年女子從屋里走出來,向一位將要離開的客人告別。身材修長圓潤,一口地道的老城口音,眉宇間都是安然。
我隨她進了門。
青磚鋪就的地面,原木桌椅。左手邊的桌子上置一茶臺,上有微型園林,中有流水循徊往復,香煙裊裊,倒流如瀑,古箏曲泠泠錚錚似有若無。右手邊靠墻掛著一排服裝,看過去是棉麻材質。
女子已端坐于茶臺之后,只微笑示意,對我的環顧打量并無突兀之感,我亦無語。只細細看看那些設計精美、面料優良、古韻十足的服裝,一抬眼,錦上禪三個字頓時讓我心驚!
錦上禪!多么驚艷脫俗的名字!摩挲著這一件件衣物,感受到的不只是匠心獨運,更像是一場修行。
禪是什么?星云大師說,禪不清高,穿衣吃飯是禪。禪不脫俗,柴米油鹽是禪。禪不深奧,世間萬物皆是禪。禪,并不神秘,它只要我們領略眼前的美麗。禪,就是生活。而生活,就離不開衣食住行。
在生活里修行,一粥一飯一衣,無不蘊藏著深深的禪意。
這種古韻十足的棉麻服裝,從植物的形態到織成布再經過設計者的構思,繼而以成衣出品,其間無不濃縮了一種深深的愛。
中式一字盤扣,小立領、齊腳踝的白色旗袍式坎袖外套、夸張的短衫與闊腿褲、淡雅的手工刺繡、內斂低調或明艷張揚的顏色,都能感受的到設計者的靈魂和心血。而最終選擇它的人,內心必然有一種對中式服飾和棉麻材質近乎執拗的虔誠在里面,而這種虔誠,其實也有向禪的意味。
不能不想起織錦的女子。
守在西南大山里的少數民族女子,一架衣缽相傳的吱扭扭的紡車和織布機,一匹充滿民族風情的老土布,一針一線刺繡的嫁衣……誰又能說,她們不是在修生活禪呢?心里有信仰,手中有目標,內心篤定不慌亂,細數光陰,一生做好一件事,誰又能說,這樣的安然,不是在修禪呢?
禪不刻意,禪就在生活里。禪是以一雙飽經風霜的眼睛去發現寡淡生活中的美,然后,淡然一笑,自己會心。
我沒有買那衣服,只怕一張口詢價就污了那一室的淡然清凈。那一臉恬靜的店家女子,想來應該不是為五斗米折腰而開店的吧?也許,是為著心中的一個夢。
輕輕退出那間屋子,回首老街,我已原諒了它的刻意復古,而接納了它的新生。
時光,終會把新的變舊,近的變遠。而我們,如果內心不游移,前方有目標,終究,會了悟生活里的禪意的。
愿我們的生活,都是錦上添花,淡然安穩,禪意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