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很多人都知道錨定效應,但未必對此真正的效用有所了解,而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錨定效應拓展的通俗理解就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屬于淺層次的。易懂,沒什么好寫的。
深層次的,應當學會如何利用錨定效應來做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比如說,說服他人,比如說,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說,在商業上賺錢,比如,獲得趣味等等等其他。
我喜歡的一本小書《心理學,必須的》中有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題目叫做《怎么說服老婆讓自己買個單反》。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一個下臺階效應:當a拒絕了b的一個大要求,會傾向于接收他的另一個小要求。作者結合此效應與錨定效應的先入為主與第一印象說服妻子給他買了一個單反。對,簡而言之,錨定效應就是先入為主與第一印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自己設定錨,讓他人中我們的圈套。
作者怎么干的?他拿出了妻子的美照,哄騙妻子說你真是美麗,如果有一個更好的相機,我能為你拍出更好的照片。妻子動心了,問好相機多少錢啊,作者獅子大開口,三萬五,妻子大怒,連說三個【滾滾滾】。
作者真滾了,但是你得知道,這是作者在設置錨。他給了她的妻子一個較高的錨,等到和妻子游玩的時候,他便去照相機店晃蕩。這時候,作者挑了一個原本他就中意的7500元相機,懇求妻子,妻子也是通情達理,知道他愛攝影,更有之前的錨定,結果可想而知。
若作者一開始就說要一個7500元的相機,相信成功的幾率小很多啊。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個回答,是這樣說的:做銷售或是商務談判的時候在報完價的時候不要說話,保持沉默,這個時候誰先說話誰就先死。
其實這個也是在設錨,你設了一個錨,這個時候你再說話的時候你就是推翻了自己啊,別人就覺得不可信,價錢絕對還可以更低。
以前去逛小商場小市場的時候,媽媽總是叮囑我,如果想買喜歡的東西但老板報價比較高,砍完至少一半的價錢(心理價位)說不通立馬走人,如果小老板喊你那你就成了。若是老板沒有喊你,你就不要買這個了,去逛別的。
這一招我屢試不爽,每次老板報高價我就超低價報價,老板不接受我就走人。往往剛走出幾步老板就會喊我回去:“唉,便宜點賣給你啦,唉,回來回來。”
這是我應對知乎上的破冰大法。我自己叫做破錨大法。但我們這篇文章不著重講破錨,講立錨。
之前有個朋友在商場賣牛仔褲,他那牛仔褲質量中等,此高人靠著賣牛仔褲賺了很大一筆錢。
有何高招?
高價,絕不接受還價。
久而久之,顧客就真的以為他那牛仔褲質量好,一分價錢一分貨嘛,你看老板底氣足的。
再想想,小時候經常玩的腦筋急轉彎玩的就是這套路。印象中比較傻比較坑的一個腦筋急轉彎就是西瓜打頭和籃球打頭哪個更痛,答案:頭更痛!坑吧!
這叫假定設錨,坑你套你逗你玩兒!
一天,鄰居盜走了華盛頓的馬,華盛頓也知道馬是被誰偷走的,于是,華盛頓就帶著警察來到那個偷他馬的鄰居的農場,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馬。可是,鄰居死也不肯承認這匹馬是華盛頓的。華盛頓靈機一動,就用雙手將馬的眼睛捂住說:“如果這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鄰居回答。華盛頓把手從右眼移開,馬的右眼一點問題沒有。“啊,我弄錯了,是左眼。”鄰居糾正道。華盛頓又把左手也移開,馬的左眼也沒什么毛病。
你看,華盛頓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錨,馬的眼睛是瞎的。一旦鄰居認可這個觀點鄰居就露出馬腳了。
這個故事是百度百科上的,邏輯不是很嚴謹,這個馬的眼睛瞎不瞎作為一個養馬人看不出來?
但這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啟發。你想想,電視劇里的破案高手或是為自己洗清嫌疑的嫌疑犯搞得也都是這個套路。給你設定一個錨,你認真你就輸了!因為我這個錨本身就是假的,用來套你的。
再想想,你有沒有看到過一些書籍里面說,職場中,要多給你的領導作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當然,對待女朋友也是這樣的。或是其他的人際關系。
你問你女朋友,你想吃什么?她估計想來想去也不知道吃什么,或者是女生的通病,【隨便】兩字打發。結果,真到了某家餐館,你女朋友是不是覺得不好吃了,內心卒!他媽是你說隨便的。
但是你給他人做選擇題,就是在誘導對方,就是再給他人設錨,先入為主,朝你想要的方向走去,完勝!
就寫到這吧,生活中設錨的方式很多,仔細思量思量,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