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
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加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他門,取辱宗族。吾今疾在沉滯,性命無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悵。
因作《女誡》七篇,愿諸女各寫一通,宿有補益,裨(發音同“畢”)助汝身,其勖(發音同續)勉之。
【譯文】
但是卻憂愁一眾女孩子,正當出嫁的年齡,卻還沒有接受過良好的禮數教育,還不知道為人婦者應當遵循的禮儀,只怕嫁到夫家之后要丟盡顏面,給宗親同族帶來恥辱。我現在身患重疾久經不愈,性命無常,一想到你們這些女孩子這個樣子,每每都會因此傷感憂愁。
閑暇時我寫了這篇《女誡》七章,希望你們一眾女孩子各自抄寫一遍,希望有所補救,對你們的德行有所補助吧!我將要離去了,你們各自互相勉勵吧!
【I重述原文】
通過這段文字,大家可以看到班昭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女兒的。當她留意到女兒們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可是還沒有學過為妻之道、為婦之道、為母之道時,一開始她是焦慮的,重病纏身,能陪伴和教導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是她焦慮的原因。可是焦慮過后,她思考的是:我能為孩子們做些什么?而她想到的能長久幫到孩子的方法是: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傳承下去。哪怕未來自己離開了,子子孫孫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還可以通過我留下的這些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班昭作為母親給到女兒最深遠的愛。
事實上,以家書的方式傳承家庭文化,古往今來,中外皆有。除了《女誡》,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在西方,1871年成立的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的摩根財團創始人,在他兒子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工作以后,開始通過家書的方式,把兒子培養成為了新一代的家族繼承人。而他寫給兒子的這些信件,后來也變成了摩根家族世代相傳的珍貴的家族遺產。
反觀現代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少有父母會以文字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他們更喜歡說教的方式,所以他們希望孩子在成年之前都能“聽話”。給大家舉個例子:有熊孩子一枚,因為他上學的地方離我家近,所以基本上上學的時候,吃住都是在我們家。他上初二那年,開始變得非常叛逆,經常的曠課、逃學,成績一落千丈,還學會了抽煙、喝酒。家長每天苦口婆心的跟他講道理,希望他好好學習,不要去做那些叛逆的事。他不但沒有改變,最后還演變為,只要是老師找他談話或者是父母找他溝通,他都采取沉默的方式,不予回應。
這種僵局一直持續到2015年才被我打破。我是怎么做到的呢?給他寫信。剛開始,每天寫一封,每封信都跟他聊一些我初中時期的經歷,我當時的心情、當時的想法、當時的做法,長大以后的感悟等等。寫了7、8封信以后,我發現他對我的態度開始改變了,我在信中刻意留下的一些疑問,他見到我的時候,會主動跟我說了。我跟他提的一些要求,他也能配合著去做了。這就是我用“家書”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故事。
【A2規劃行動】
請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早上,你像往常一樣要提醒孩子做某些事,可是你不能直接說出來,你會怎么做?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類似家書的交流方式,不僅可以用來維系親子或者是伴侶之間的親密關系?還可以慢慢沉淀成為一種家庭文化傳承下去?
【結語】
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承載信息、傳遞信息的工具越來越多樣,“家書”這種維系家人情感、傳承家庭文化的交流方式已經慢慢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假如你留給孩子一臺車,他只能開一陣子;
假如你留給孩子一套房,他只能住一輩子;
假如你把自己為人處事的經驗記錄下來,留給孩子。這才是能永久跟隨孩子、影響孩子,最有價值的一筆文化財富。
《女誡》是班昭留給女兒的家書,也是留給我們的經驗。研讀女子國學,做一個品行賢良的優雅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