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通過影評寫作月入萬元?最近學習了在線的影評變現課,課程一共分為12節課,系統地講訴了影評寫作的基本知識,如何從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導演風格、演員演技等多方面進行影評寫作,從而實現影評變現的內容。
到今天開始,每天給大家分享一節課的內容,有興趣的筒子可以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第一課學習的是學寫影評的基本功,主要分為3塊內容。
1.多觀察日常生活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影評寫作也是寫作的一種,它要求我們對日常的生活觀察要仔細,觀察得越深,寫作就越準確。電影對演員表演的要求也是準確,比如我們評價一個演員演得好不好,表演準確是對演員的最基本要求。
《春光乍泄》中梁朝偉的表演就非常準確,他也憑借此片獲得香港第17節金像獎影帝。
我們來看其中一個場景:梁朝偉飾演的黎耀輝和張國榮飾演的何寶榮與是一對同性戀人,黎深愛何,但何反反復復出軌。黎灰心失望,只想躲開何,而何又一身傷痕累累回來找黎。
我們看梁是如何來表演這種灰心失望,又止不住關心的復雜情感的:他身體保持了和張國榮的一定距離,理智上不想再接受張國榮了;但是他內心其實還深愛著昔日戀人,身為心動,所以他的上半身又情不自禁地往張國榮地方向前傾。理智也阻止不了情感的難以克制。用形體的矛盾沖突來表達了情感的矛盾沖突。
觀眾對演員的演技只有模糊的感覺,影評人要抓住演員表演中的微妙感和層次感用文字表達出來,在觀眾和電影之間建立起連接的橋梁。演員形體表達的準確,來源于生活邏輯和心理邏輯的表達準確。
只有多觀察生活,影評人才能具備寫好準確表達演員演技的能力。
2.通過多看片多閱讀來快速積累電影的常識和理論
如果一個人電影總共都沒看過幾部,電影的常識也一竅不通,那么怎么寫影評呢?
看片子是影評人的基礎工作,那么應該看哪些片子呢?
(1)豆瓣8分以上電影:都是經典,值得刷一遍,建立起自己的閱片電影庫。
(2)演技方面的綜藝,比如《演員的誕生》、《演員請就位》,雖然具備一些爭議,但是也普及了一些電影常識和演員演技的評判標準。
(3)大導演們的系列電影:可以系統地看一下大導演的電影,了解他們一貫的導演思路,比如張藝謀系列、馮小剛系列等。
多看電影理論類的書籍,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推薦入門級的電影類書籍有:
(1)蘆葦《電影編劇的秘密》
《霸王別姬》 《活著》編劇蘆葦的第一本心靈回憶錄,首次全視角反省了中國電影,深度解析編劇之創作核心,麥基、梁文道等推薦。
(2)陳凱歌《少年凱哥》
在成為著名電影導演之前,他曾有過怎樣的人生?陳凱歌親自執筆,直面他的少年時代。他敢于面對,勇于審視自己,并承認曾經犯過的錯誤。他的回憶與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和歷史的鮮活性。
(3) 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
《十年一覺電影夢》由張靚蓓所著李安口述,是李安特別審訂并唯一授權傳記 [1] ,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講述李安電影生涯第一個十年的追夢歷程。書中真實回顧了他的成長歲月、每部電影創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難、對演員的看法及相處、參加影展的經驗、得獎的幕后、對東西方文化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等。
(4)《戲劇浮生:黎耀祥論演技與人生》
TVB戲癡、視帝黎耀祥在全港電視觀眾面前風風火火地演活了《巾幗梟雄》柴九的同時,寫下了這本書,收錄五十八篇黎耀祥談演技方法的文章,分成“形體設計”、“節奏表達”與“演員思考”三大部分,有助讀者了解成為專業演員的基礎技巧,明白演員演出背后的理性與關注。
(5)《石揮談藝錄》
這是一部闡述石揮表演藝術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導演—石揮數十年從事話劇、電影、導演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有演出手記、導演散記、以及對演員修養問題的論述。
3.多寫稿多投稿,一直堅持下去
長期的堅持,一定會有進步,最怕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多寫才能提高。
寫影評是一廂長期付出和需要耐心的工作,多修改才能進步,村上春樹寫小說前后都要經過5遍的改稿,這么優秀的作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普通人。
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枯燥無味的堅持,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最后總結一下,做好影評寫作的基本功,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多多觀察日常生活;
2.多刷電影多看書籍;
3.多寫作并且長期堅持下去。
歡迎喜歡寫作的筒子互粉,共同進步!明天繼續分享影評變現課第二節課的內容——習慣養成:影評和觀后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