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時候會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什么,想了很久,無果,問了很多人,答案也是千人千種。看了那么多雞湯文,走了那么多路,也沒有答案。
大概,這就是人生吧
考試成績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都說千人千路,各有不同,像教育的宗旨也打著因材施教,尊重個人,可現(xiàn)在的中國式教育,考考考,分分分,一次發(fā)揮不好,好像就沒有未來了,批判不了父母說這是他們的錯,就像現(xiàn)在的高考一樣,至少在十年前,因考試抑郁,最后自殺的學生新聞,還數(shù)不勝數(shù)、、、
就因為他們當時的教育環(huán)境不好各種不足,所以希望我們努力把他們之前缺失的東西,補回來,有錯嗎?。。。
講個小故事吧
小敏從小就是跟著外公在老家長大的,基本很難才能見到自己父母,屬于留守吧,看到身邊的小朋友放學都有父母接送,雖然嘴上沒說,但還是羨慕的。
又一次,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說小敏是個沒人要的孩子,因為從來就沒有看到過她的父母來看過她,小敏再也忍不住,哭著跑回了家。她很不理解,為什么別人的父母都在身邊,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來看自己,只是逢年過節(jié)打個電話問最近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她跑去問外公,為什么爸爸媽媽不來看她,是不是她不聽話。。。 。。。
外公什么也沒說,只是一直抱著她嘆氣。。。
其實留守的小朋友內(nèi)心都很脆弱,而最可惡的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大人,總是喜歡開一些他們自認為無關(guān)痛癢的玩笑,說“父母沒回來看你是因為她們不要你了,又生了弟弟。。。 。。。”他們覺得反正就是開個玩笑,又不用負法律責任,卻不會想到這樣的言語會對小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陰影。。
這種感覺,大概只有留守過的孩子才能懂吧
自此之后,小敏再也沒有問過這個問題、、、
初三那年,學校開始分班,重點班和普通班,小敏考上了重點班,父母知道后,帶著弟弟回了一趟老家,諷刺吧。連小敏的戶籍都掛在外公名下這種事情都做得出來的父母,六年第一次回了一趟老家,為了那個成績單
第一次見到小敏的弟弟,只在進家門的那一天在門口叫了一聲姐姐,還是不情不愿的,小孩子都是純真,不諸世事的,所以當?shù)艿苷f出,“我沒有姐姐,我有獨生子女證,媽媽告訴我她只有我一個孩子,你只是她們不要的孩子,從外面撿回來的。。。”那一刻,對親情的最后一絲希望破滅了,她的存在,是多余的吧。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可能是因為家里環(huán)境太差,所以父母常年在外之類的,這么說吧,在九幾年工資一千以上的人群,都屬于高薪了。
到底,不過是父親那邊嫌棄她是個不值錢的女兒罷了,剛生出來的時候就被扔過一次,是她媽求了好久,把她從冬天的馬路上抱回來,送到外公家的。
這些事情,聽她說完,我挺震驚的,畢竟,重男輕女到這么嚴重的,我確實是第一次見
在時隔這么多年之后,她說起父母第一次帶她回家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一張代表重點班成績的成績單時,臉上一閃而過的脆弱,和臉上諷刺的表情,記憶猶新、、、
從小缺失親情的孩子,長大后也是非常自卑膽小的,不敢發(fā)表言論,害怕會引人關(guān)注不敢做決定
想來,最氣憤的和最遺憾的,大概是,直到外公去世,她都沒見上老人最后一面,因為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考試,而父母選擇沒有告訴她,直到考完試,出完成績,才被告知。。。
可能會有人說,這不過是那些被你拼湊起來的新聞而已。。。
可是這就是我遇到的人,就在身邊
不敢想象當時的她是什么樣子的,她也只是輕描淡寫的提了幾句
至于后來的輟學和離家出走,我只知道一點點,好像是因為高考成績距離那個學校全額免學費名額分數(shù)線差了兩分,代表要自己全額付學費,而小敏父母覺得,錢是要留著給弟弟以后讀書買房出國留學的,不能給。。。
說是她沒用,自己考不上。。。
呵呵
最后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考試成績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我不懂,也迷茫,畢竟自己也是這么過來,因為成績不好而被放棄的,因為成績好而被各種夸贊,成績好,難道就代表一切嗎?
南蘇玉-田寶訓練營-攬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