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四天的學習轉眼就過去了。這四天收獲巨大,可以這樣來形容。因為三十幾年來自己做習慣了學生的角色,對于老師對于講師是向往而神秘的,第一次走進課堂以未來講師的身份角色,收獲的視角完全不一樣。原來老師是非常不容易的,考慮的點和學員完全不一樣,讓我今后可以更靈活的站在學員,他人的角度去換位感受,來決定自己的下一步!
感恩徐珂老師和幸福家,讓我重新認知了老師這個角色,老師也是人不是神,老師只是諸多職業中的一種職業,老師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不必要因為老師的這個身份讓自己背負非常大的壓力,讓自己活得不真實,把自己包起來,而徐珂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在我們面前展示一個真實的有活力的讓人喜歡的親近的老師形象。感恩感謝!
第一天:20171012 之角色認知
1. 身份定位:
我是誰? 我的對面有誰,我才是誰。 我們很多時候生活中的痛苦來自于身份定位不清晰,導致錯位。 (身份會根據時間,空間,情境,和對面的人而發生變化)
母親,父親,閨蜜,老公,學員,領導,同學的身份角色中我們經常錯位,或是長期讓自己處于一個身份當中(如母親,或女兒。。。。)
我未來要做什么? 我此時準備是誰?
一分鐘視頻演講:我是誰? 我是幸福家種子師資我最喜歡分享的內容? 學員眼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 怎么樣才能做到?
一分鐘的演講讓我自己看到了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因為走講師這條路是我多年的夢想,而且在今年越來越強烈,而且我因為幸福家正走在這條路的路上,所以真的很感恩和激動。我會好好努力加油。
2. 成為導師的五個前提假設
A.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B。一個人不能改變另一個人
C。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D。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E。動機和情緒沒有錯,只是行為沒效果而已
3. 討論什么是成功的培訓?
討論,游戲,演練,提問等一切的活動都是為了配合培訓的目標。與學員進行交流,互動最后內化為學員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好的課堂會關注與學員的連接,和學員學習后發生的變化。
4. 感悟收獲:
A。考試恐懼證的本質是:因為我就知道我不會。
B。身體生病是提醒我們要休息了,各項身體器官要休息。而情緒是提醒我們心靈生病了,我們需要停一停,讓情緒流通起來。
C。孩子在12歲以下是用心去學的,用情緒腦在學習,是全盤的吸收的,他的皮質腦還不發達所以表達不出來。但心透透的,什么都知道。 所以父母是天生的培訓師,家是天生的教室,孩子是天生的好學習。
D。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不主動伸手幫忙,包辦。
E。講課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我們只需要解鎖這個能力。
F。活在痛苦中的人,是有痛苦的需求,因為他從痛苦中獲得了自己的需求,拿到了好處,所以不愿意從痛苦中出來。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一個人,除非他自己愿意改變。
第一天下午:
1. 收獲:老師才是最好的學生。 只有分享出來,講出來才是屬于自己的。 自己看自己的視頻進步最大。 寫出自己的21點優點。
我們每天習慣了用完美的想像出來的孩子(內在父母)來要求真實的自己,去愛好真實的自己。 做一個完整的人比一個完美的人更重要。
2. 迷宮大挑戰 : 換位感受老師的身份,角度和體驗。 做一個名老師,首先是要與學員進行連接,把學員的頻道調整到與自己一致,最好的調整方式是老師調,會比學員快。 統一認知,統一入口。
3. 學員是最好的老師。 媽媽型父母: 擔心孩子犯錯,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爸爸型父母:沒關系,犯錯,嘗試,錯了沒關系。
4. 要注意學員跟上的節奏,多用一些確定學員跟上的問話。
5. 有一位班主任老師: 優秀的人是人家本來就很優秀,而我如果讓中等人的優秀那就是老師的價值。
6. 老師:課堂上的一切都是與我有關。
(下午上課就是與大自然做斗爭)
7. 培訓不等式: 教 學 會 用 效 (教是為了學服務,學不等于會,會不等于用,用不等于有效)
8. 以終為始! 對未來的生活是不是有效果。
9. 課堂的設計:讓學員忙起來。 課堂是為了學得更多而不是教得更多。 學比都更重要。
第二天: 表達力訓練
一。 贏得聽眾三要素:有力量地表達,有條理地表達,有吸引力的表達
1.? 在生活中,活成一個人比一個神更重要,因為神是需要被人看見的。 老師只是一個身份,8小時之外也是要下班的。 有力量的表達在于真實,真實才能連接。
人們不會因為你“弱”而靠過來,人們會因為你“強”而靠過來。
人們不會因為虛張聲勢而靠過來,人們會因為由內而外的氣場而靠過來。
2. 練習: 呼吸放松法,長高長大法(與生死,父母相關的不適合),灑金粉法,手勢練習(掃描式,指示式,情感式)介紹自己:你好,我叫。。很高興認識你(達到身心合一)? 情緒練習(神秘,驚奇,害羞,悲傷,喜悅)情緒的流動代表自己的心靈還是活著的。
身體(站定舞臺,緊張是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怕掉單的感覺,沒有安全感,被關注也是一種能量的集中,關注才有連接。 準備好把自己完全展示給別人了嗎? 自己完全的接納自己。
下午:
1. 三體腦(皮質腦, 情緒腦,爬蟲腦)的運作模式。底腦的三種工作模式:麻木,戰斗,逃跑。情緒腦是起到上傳上達的作用。照顧好情緒皮質腦才能正常工作。
所謂創傷:就是當時有情緒沒有被允許表達,回到當時的,打開麻木,去面對。而我們對孩子的打罵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是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我們在孩子身上有足夠的安全感。
所有緊張的情況:不敢(投射到小時候) 結巴(情緒腦工作了)口頭禪(皮質腦還沒有想好,聲音先出來了,讓自己慢下來)
2. 放松的方式: 呼吸。 吸氣(焦感神經工作, 工作狀態) 呼氣(負焦感神經工作,放松狀態)
潛意識喜歡輕,找慢的聲音。
a. 找到舒服的環境。 b.完全的交給自己的身體 c 閉上眼睛和自己在一起 .d.引導呼吸 做幾次深長而緩慢的呼吸。 重點放在吐氣(腹部吸氣鼓起 吐氣腹部平)? 關注肩膀放松下來? 注意連接引導與內在器官的連接。身體的感受
第二天提問收獲:
1.一個人不能改變另一個人,是自己要,自己要改變,和我們背后2250萬億的家庭動力在推動,他們都希望我們好。
2.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想要的價值,給到他們想要的,去連接。
3. 創傷是由于當時不被表達出來造成的。
4.不論世界上發生任何事情,你總是有選擇的,除非你放棄選擇,放棄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我們之所以痛苦在于我們的認知只有黑與白兩條路,中間的灰色地帶是盲區,所謂的絕路是因為堅持選擇了沒選擇。 因為對面有他想要的需求。 你很難知道一個人是快樂的痛苦,還是在痛苦的快樂狀態
第三天:
一。 有條理的表達
1. 三三法(結論先行,上下對應,類組清晰,再行推理)
2. 上堆,下切,平行(上堆可以拉近關系,下切可以清晰步驟,平行可以發散思維)
二。有吸引力的表達
1. 外在表現(從心出發,身心合一)
2. 修辭(特別注意用我們,大家來代替,你,我)
3.練習用有簡單,有畫面感的,生活化的一些描述來代替復雜專業的詞。
4. 身心合一的練習(這個練習收獲非常大,與他人連接先要與自己進行連接,很美的感覺) 練習完后現在與人相處都會有意識的看別人的眼睛與別人進行連接,去和一位老師進行了連接感覺非常好。
三。提問收獲:
1. 用內在長大的小孩子來照顧小小的小孩, 外在用女兒的身份和父母進行相處。自己照顧好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內在小孩子的父母,給予鼓勵,肯定,贊美,認同
2. 人的潛意識很聰明,在30-40左右,人生大部份的事情就會出現,因為前期忙于生計,這時候我們會去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去向哪里。 外界就像鏡子,他們是來照見我們自己的
3. 去做比做到,做好更重要。我們除了看到結果的重要,也要去過程的情緒
4. 選擇困難癥:是不敢承擔后果,不能接受選擇的負面,放大了A選擇的優點,放大了B選擇的負面。
5. 孩子的陪伴在于質量(全身心的關注,看見)大于時間無質量的堆積。孩子培養的能力是:未來在社會上獨立生活得好的各種能力。父母無法給到孩子一個永遠溫馨的環境,總有一天他要面對真實的社會。成長經歷中要會的技能我們都需要教給他,包括面對挫折與困難。
6.感受不到喜悅,不要挑剔內在小孩,內在小孩真的是很寶貴的)不要輕易去創傷因為要有這個能量去面對這份創傷,不然很容易陷進去出不來。
7.害羞和神秘的情緒: 讓自己重新回到小時候的狀態。
8. 允許孩子在某時的自卑,沒有360全部自信的孩子。
9. 笑和憤怒都是潛意識在回避的一種外在表現
第三天下午: 255和552
255: 上臺前調整
一。狀態調控:自己和他人
1. 調控自己愿意教, 調控別人愿意學
2.開場五問:
? 你愿意教授他們嗎? 你確認你有能力教授他們嗎?他們確認你有能力教授他們嗎? 他們已經愿意接受你這個人了嗎? 你已經愿意接受他們所有的人了嗎?
3. 狀態連接: 與自己(放松,長高長大,灑金粉),與空間(感受場地熟悉場所地文化),與學員(營造氛圍,建立信任,和諧汽泡,和學員是平等的不刻意討好),與內容(與內容沒有連接時與學員無法進行連接,與系統(感受場域帶給你的感覺)
552 : 上臺后的調整
1.開場五法: 啟發(提問),引申(故事),幽默 時間線 互動法
2. 營造學習氛圍的五個策略:維護和加強學員的自信,同理心傾聽和回應,促進參與,確認學員理解,提出流程建議
3. 兩個基本原則: 先跟后帶(跟的是情緒腦,帶的是皮質腦)? 看到價值
第四天: 課程開發基礎
一。 培訓設計原則:
1.以學員為中心,學員的現有知識經驗認知,學習意愿與興趣
2. 以效果為目標。要達到什么樣的培訓目標
(處理他人情緒步驟: 接納他的感受,分享你的感受,肯定,策劃) 肯定發生在情緒腦平靜后。
二。課程結構:
為什么學--學什么--活動中學,練--評估,檢驗--肯定和表揚--指導和修正
三。互動式課程的原則和方法
1. 激發并保持學員動力。
2.讓內容生動化
3.幫忙學員理解--易懂的方式讓聽眾掌握了解(分析學員 注意 減少)
4. 幫助學員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5.記憶的五個要素(開頭, 復習 特別 聯系 結尾)
調動各種內感官記憶,故事情節化,邏輯結構化,特殊方式互動,反復.
四.備課與演練
五.請三類人參與您的備課
六.提問收獲:
1. 老師的身份: 有教無類,放下主觀, 學員呈現價值
總結: 四天的學習向我打開了老師的這一扇神秘的大門, 講師更代表著另一種思維,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和體驗的角度, 如何給到對方想要的,怎么給,對方更容易接受到?從而讓我在生活中可以更多去關注到別人的感受和需求,放下太多的自以為是。
感恩幸福家,感恩徐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