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級反饋:沒反饋。
就是看到別人做好了一件事,什么都沒說,連肯定和表揚都沒有。
付出努力沒得到肯定的人很可能會很失落,下次就不再這么賣力和用心了。甚至懷疑自己做錯了,下次不再這么做,于是下次真的做錯了,然后你就發火了。
一級反饋:表揚和鼓勵獎勵等
比如說,說句干的不錯,給兩百塊錢獎勵等。
但是切記不要濫用金錢獎勵,很可能會使內在驅動轉成外在驅動,最后反而使得一件事原本的意義和樂趣喪失掉,最終不了了之。
那個著名的例子大家應該都知道,老教授因不堪熊孩子們在窗外踢球的吵鬧,給他們每人一元錢讓他們繼續踢球,后來突然不給錢了,于是熊孩子們就不肯再踢球了,因此解決了吵鬧一事。
踢球本是由于內在驅動,卻因教授付他們錢而變成了外部驅動的事情,最終因為外部激勵的消失而停止。
公益行為,做好事,更是如此,千萬不能跟金錢掛鉤。
二級反饋:表揚+說明為什么或是什么
比如樊登兒子有天自己自覺的去彈鋼琴,他沒有僅僅表揚兒子彈鋼琴這個行為結果,而是肯定了兒子這種好的行為叫堅持。
從此在兒子心中埋下了“堅持”這個好的情感類詞匯。使他覺得,堅持是個好品質,只要堅持就什么都能學會。因此在很多人輕易放棄了跟一個兇巴巴的教練學游泳的時候,他能夠堅持下來,因為他知道,不堅持怎么可能學會呢。
其實做對事的時候正是教育的好時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孩子的概念里埋下一個好的情感類詞匯,慢慢的形成了他自己的為人處事人際交往的框架。而做錯事的時候是建立關系的時機。這個有悖常理。
再看反面的例子。
比如有孩子說:爸爸快點,我跟同學約好了,不能遲到。
他不想遲到,本是個好行為,代表了他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本應該好好鼓勵,結果很可能得到一句:
學習的時候也沒見你這么上心啊!做作業也沒見你這么積極呀!就知道玩!
。。。
對的行為導致負面的評價的現象比比皆是。我曾看到一個姑娘幫路人撿掉了一地的水果,男朋友來一句:家務活也沒見你這么勤快啊!
我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呀!好的行為得到的卻多是不好的回應。久而久之,那些行好事的人的積極性就被打擊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不美好。
那些口無遮攔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語言對他人造成了多大的傷害,給他們的關系造成了多重的打擊。上帝真該罰他們抄一百遍《非暴力溝通》,兩百遍圣經,三百遍金剛經!
話都不會好好說的人,還渴望有什么領導力呢?怪不得周遭的各種關系一團糟了。想提高領導力,讓別人聽你的,先從好好說話開始。好好說話,記得給出二級反饋。
我們都知道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那什么是知己者呢?所謂知己者,其實就是能準確的說出二級反饋的人。
二級反饋有三個難點,也是三點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多去發現別人的優點。
很多人壓根兒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挑毛病,這事誰都會做,無師自通。
這個有進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我們要克服自己的本能,不說領導力了,很多事情都是要反基因反本能的。
人的適應能力很強,有些人已經習慣生活在不好的關系中,而不習慣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了。就是不肯好好說話,非要用諷刺和挖苦。
第二 一定要說為什么或者是什么,光表揚是不夠的。
不只要表揚結果,還要更注重過程和動機,表揚的時候提煉出一個情感類詞匯,一個個情感類詞匯,最終構成了他的情商,他的性格。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兒子彈鋼琴,鋼琴彈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堅持這件事。
比如說你從一個人費盡辛苦為公司省了錢這件事兒上,可以升華出①成本控制意識②主人翁意識③追求卓越 等方向。
要在人心里建立更多的好的正面的連接,好的東西多了,壞的東西自然就少了。光才是驅逐黑暗的有力武器,黑暗是驅逐不了黑暗的。
第三,最大的敵人:但是
我們很少單純地表揚人,一般表揚別人幾句,后面都要跟一個但是。
很多人一聽表揚就知道了,后面一定有一個但是。有些人聽都不想聽前面的表揚,直接說,你直接說但是吧。
有些老板聽了課回去找員工練習二級反饋,員工被叫去表揚了一通,老板說好了你走吧。結果員工不肯走,因為還沒聽到但是呢…總感覺話還沒說完。。。
我們受的教育一直是這樣的,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但是,但是聽的太多了,讓我們沒有安全感,讓我們不敢信任。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接受各種傷害,從來沒有人能夠完全徹底的認同和表揚我們。這樣我們很難建立穩固的信任,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也會因為一次的傷害而不再信任。
下次再表揚人,就單純的表揚,把“但是”忍住,吞回去。
二級反饋是我今天最大的一個收獲,分享給你,希望你能有收獲。
現在趕緊去找個人練習二級反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