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就在三年前,我很幸運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我的大學,說好不好、說差不差。過了三年了,在我印象里,只有圖書館還行。或許,再過一年,一切都會變得那么美好。現在正是畢業季,想想自己,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說實話,還是對這個學校有些不舍。
對這個學校的不舍,不是因為怕社會上的壓力、不是怕找不到工作。而是真正因為,對這個地方的不舍。這里有我太多難以忘記的回憶,在這里我找到了,我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方向。
我覺得我是一個在我這個大學里面的異類,其中由一個普羅大眾變成一個異類,絕非一個簡單、輕松的過程。
為了祭奠這段大學生涯,曾經我還打算專門寫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也就是我的文集《課間時間》,說實話,寫到最后,發現這本書沒有結局。因為生活還在繼續,大學生活還在繼續。
可能你會很好奇,我到底異類到何種地步?在大三下學期的時候,我和我的老師,一共發表了四篇論文,而我的老師也因為那么高的產量被評為了副教授。雖然,不敢說這其中有我多少的功勞吧,但是苦勞一定是有的。其實,我的方向并不是做學術,也不是技術,雖然,我本身的專業是做技術。說實話,跟老師合作寫論文,只是我在學習過程中順便做的事情。
再到后來,大三下學期的時候,我們老師邀請我去給小學弟學妹們去講我的成長經歷。期間,我還寫了一份上萬字的行業分析展望(以后我會分享給大家)。因為,我在一些行業上的造詣,我的老師也積極的幫助我將我的知識轉變成財富。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的用知識賺取的第一桶金。幫老師的朋友寫一篇關于建筑行業EMBA的論文。
在寫這一篇論文的時候,我對建筑行業了解的還不是很多。于是,我花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網上找了一些資料去看。然后又花了兩個小時,研究一下政策,最后花了兩個小時,寫了一篇大概3000字的論文。
然后,把論文發給老師,做了最后的整改。最后把整改后的論文,打印出來,做一些錯字,病句的糾正。整個過程大約花了8個小時,也就是一個工作日的過程。最后獲得的酬勞是一千塊,我收到那筆錢的時候,說實話算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也是對知識變現的一種肯定。
可能你在去看我寫的東西的時候,覺得我不像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其實,你的這種想法,以前同樣出現在和我一起合作的老師那里。但是,到最后老師也相信了。因為“世界那么大,什么鳥都可能有”。
那么到底如何從菜鳥變成一個什么鳥呢?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蛻變過程。
關注我的文集《我的大學生活可能跟你不一樣》·····
謝謝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