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智成長一定要看這本《沒有疆界》

【當你意識到對生活不滿的那一刻開始,你就在向內心進行探索了。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生活的痛苦時,他對生命中更深刻,更真實的現實的覺察就開始了。因為苦難常常把我們對人生所抱的幻想擊得粉碎,迫使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保持警覺,讓我們仔細的去觀察,深刻地感受,用我們以前曾經逃避的方式去接觸自己與世界。】~P78 《沒有疆界》

自從養育了女兒,我仿佛重生,才開始意識到付出愛,才發現原來我一直混沌的活著,不知道為什么快樂,為什么痛苦,被情緒和環境牽著走,沒有覺知的活著。于是我開始尋找真實的自我,可是上了幾年的心理學成長課程,也看了很多不錯的觸動內心的書籍,有很多的改變,但是我依然沒有尋找到自我,或者說路途似乎還很遙遠。

機緣巧合,跟著渡渡鳥讀書群,最近看了這幾本書《性格的力量》《恩寵與勇氣》,因為愛上肯的敘述,開始看他別的書籍,《沒有疆界》《一體》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之前的世界都是碎片的,分裂的,壓抑的,甚至知道的越多痛苦也隨之增多,現在這幾本書,讓我有一個穩固的核心,好似給自己開始注入信念,我和朋友探討書中提到的靈魂,“一體意識”,很多的內容剛開始去理解的時候,都是悖論,因為當下的我已經生活在各處都是疆界的世界,我的思想也充滿了各種疆界,對立與沖突,二元對立,每次一開始思考就不知不覺陷入了對一種的肯定,同時也就是對另一面的否定,總是急于求解一個正確答案。

還記得剛看完恩寵那本書的時候,我和朋友喝茶,我不知不覺和他說,我好喜歡《恩寵》里的那一段,【我要學的是全神貫注與當下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不想要快速達到什么。不抓取更多,不渴望更多,只是活著,允許事情自然地發生】,說完后,看著他,我自己就笑了,我突然察覺到,當我認同這句話的時候恰恰說明,我現在的狀態就是完全沒有活在當下的狀態,所以就陷入強烈的期待另一個相反的狀態,而我有所強烈的期待恰恰也是沒有活在書中所謂的“全神貫注的當下”,有期待本身就否認了當下,我和朋友解釋我的沖突,他也連連說是的,他是一個禪修了十幾年的朋友,可是他也只能說是的,但沒法讓我解開這個僵局。

那陣子,我就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境地,既不能期待另一個狀態,但是對當下的狀態又不能滿意,這種如鯁在喉的感覺,讓我上下不得。沒有美與丑,沒有善與惡,所有的二元對立都沒有價值了,那是否所有的判斷和行為都沒有意義了,那我們存在還有什么意義呢?這個問題一直梗在心里,釋懷不了。

然后,我遇到了《沒有疆界》,肯說【一旦對立的事物實現了統一,沖突就會化為和諧,交戰就會演變為共舞,宿敵就會攜手為摯友。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和真個宇宙和睦共舞,宿敵就會攜手為摯友】~p29 沒有疆界。

看完這本書,很多的一切似乎都串了起來,不需要做什么判斷什么,就先只是去看,我們的真實的我也不需要去尋找,因為它就在那里,和宇宙在一起,都是一體的。很好,他似乎說出了答案,那接下來呢,道理簡單,但是走下去似乎很難,我沒法思考,于是我嘗試著去做,當生活中發生沖突的時候,譬如我的情緒,憤怒,羞恥,出現的時候,我嘗試著把他們當做生命的禮物,拿出勇氣,不著急去行動,我就這么看著它,它想告訴我什么?我也看到了自己著急的想去否認這些情緒,我稍微忍住,不評價它,慢慢的我看到情緒后面的陰影,那些我所排斥,不愿意接納的,不想承認的的,懶惰,自私,恐懼就在那兒,有時會有一種悲憫的感覺浮上,有時什么都還沒有,有時我能夠慢慢的我收回我的投射,減少對外在的自動化行為,對他人的憤怒就這么消融了。

當然,這些都只是片刻的,當下的體悟,我知道有時候它會出現,有時候不能,只要去看就好,不去期待和強求,只是去行動去看,去體驗,不去盲目信仰什么,崇拜什么,迷信什么,而是信任自己的理解與體驗,自信觀察存在的當下就夠了,正如書中所說【我越是深入我自己,就越能超越我自己】,這也印證了【愛的藝術】那本書所說的信仰【信仰不是盲目的相信權威或者某種宗教,而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體驗的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們對自己的覺悟和成熟體驗得越深,我們的信仰程度就越高】

就這樣,慢慢的,我才知道所尋找的,就在當下,它不在將來,不在過去,就在現在的每一個當下,當注意力能夠回歸到當下,對未來的焦慮就會減少,對過去的內疚也會減少,漸漸能體驗到一些真正的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件事情,做決定的時候,會知道,那是當下的角度看待的,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正如書中提到的一遍上人所說的“每一刻都是最后的一刻,每一刻也都是重生的一刻”,但是要保持覺察。

這本書肯雖然盡量寫得非常通俗易懂,給了很多具體的例子,對于一個沒有爬到山頂的人來說,要想象在山頂看到的風景是不可能的,所以看完第一遍以后,我又立刻再看了一遍,再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或者不懂在哪兒。

第一章,導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層次那部分的介紹,為數眾多的心理學和宗教派別常常讓人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會覺得自相矛盾,不知道自己該信那一部分。而肯最厲害的就在這里。他指出,不同的方法,是為了解決自我的不同層次的問題,比如說一般的心理咨詢都是解決角色層次的問題,把之前所排斥的原本就是自己的陰影慢慢收攏回來,擴充我們的疆界。而各種常見的靜修,瑜伽都是解決超個人層次的沖突。這一部分,我第一遍讀下來,有個很大誤解,以為每個人都必須從低層次慢慢修行到高層次,誤解了13頁那個圖層,可是其實每個人都會同時存在各個層次,只是有些人角色層次的沖突多,有些人私我層次的沖突多,了解了這些區分,就能夠對癥下藥,知道發生了什么,需要做什么。

第二章,只認可一半;這一章基本上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生的二元沖突,引用了很多中國的經典,比如說道德經,莊子種種,這里不得不佩服肯的知識淵博程度,這一章就解答了我之前對于二元沖突的誤解,我們總是重視區別,劃分,忽視了內在的統一,關鍵不是生死相對,善惡相對,也不是去做對立雙方的劃分,然后促進“積極方面的進步”,因為那最終會陷入另一種極端,而是發現一個超越并且能夠包容對立雙方的平臺,統一積極和消極的對立雙方實現和諧,而那個終極狀態就是“一體意識”,它就在那里,原本就是沒有疆界。

第三章,沒有疆界;引出了宇宙的終極奧秘,沒有疆界;我們的很多區分判斷都是人為的,虛幻的,世界的發展是通過劃分的,但是只強調對立忘記了統一,這邊肯非常肯定東方的哲學,“道”“法”“色即是空”都是沒有疆界的不同名稱。

第四章,沒有疆界的覺知;肯指出沒有疆界的這些概念都不是迷行權威,或者說一定要相信某種信仰,只要你不停的去覺知,這些是可以體驗到的,只需要不停的覺知,然后盡可能清楚的觀察存在的當下,“我越深入我自己,就越能超越我自己”,這一章對我來說只是一個不能觸及的畫面。因為沒有親身體驗。

第五章,沒有疆界的時刻;就是永恒啊,與前幾章聯系起來,過去當下未來,都沒有疆界,時間只不過是巨大的幻覺,我們并不知道真正的過去,所知道的只是對于過去的記憶,那些記憶也僅僅以當下體驗的方式存在。同樣道理,預期,也像記憶一樣,是當下發生的事件。并不真實存在。這一章也有點難以理解,但是看完后還是很有收獲,因為當我做決定的時候,我變得自由起來,過去的知識記憶,未來只是我當下的推斷,其實會怎樣發生完全不可能確定,這樣就能擺脫過去和未來的羈絆,跟隨自己的內心做一些決定。不會糾結與未來和過去,沒法動彈。

第六章,疆界的增長;這一章概括性的敘述了每一個層次疆界的增長會發生什么,是接下來幾章的一個鋪墊。

第七章,角色層次;開始詳細的解析每一個層次的狀態,描述到底發生了什么。表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表面的痛苦都不是痛苦,而是我們的內心需要得到表達和看到,這一章有比較多的共鳴,因為我日常中最多的痛苦都來源于這個層次,書中杰克的例子舉得非常的生動,我們不需要制造更多的東西,只需要覺察,覺察到我們一直排斥的陰影,才會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就會逐步找回私我。【撤去心中的疆界,重新規劃你的心靈,化解內在的恩怨,化敵為友。最后,即使你發現自己并非是你所希望的樣子,你仍然會覺得全部的你已經非常可愛了】p93.我真喜歡這段話,當內在的沖突和解了之后,會發現,外在同樣的事件激起不了心靈的波浪,它就像石子一樣扔進了心湖,心湖都沒有一絲漣漪。

第八章,人首馬身層次;這個層次主要是身體和心智的統一,往往需要長期的呼吸練習,冥想練習,才能找回身體的覺知,修煉身體的覺知需要每天的練習,我常常會覺得沒有活力,卻不知道為什么,也許就是和身體的鏈接斷開了,在乎心智而只把身體當做工具。【人首馬身則經常活在具體的當下,流動的,具體的當下,不糾纏過去,也不空想未來,圓滿地活在這現在的一刻】,培養人首馬身的覺知就是治療”未來恐懼“的最好藥方。這章節有太多好的想法,恨不得每一句都記下來,不過我知道那是我的期待,對身心合一的期待。

第九章,超越中的自我;這一章和前一陣子看的性格的力量中某些內容不謀而合,原本接下來兩章我都不想看的,因為以為接下來的都完全不是我能達到的境界,看了也白看,但是當我看完后,才知道這些東西原本就在每個人的身體里,每個人靈魂深處就是人類本身的靈魂,記憶,心智,軀體,身份都會變化,但身體里還存在一個更深的更基本的自我,它不受外圍波動的影響,這些波動只不過是表面的涌浪,看起來宏偉,實際上脆弱。這種核心的感覺,讓我去看處在角色層次的陰影的時候能夠更有勇氣,那都是暫時的,內心的靈魂才是永恒的。當然這一章,很多都仍然停留在意識層面,且行且領會著。

第十章,意識的終極境界;一體意識就在那里,不知不覺我們用很多很多的阻抗,讓自己完全觸碰不到,感受不到它了,不刻意做什么,但是意識到,看到一層層的阻抗后,一體性就在那兒。【永恒的現在就是它的行動,海浪自在地拍打著海岸,濕潤了貝殼與卵石】,我們已經在海浪上,無需再去尋找濕的感覺了。對此刻我來說,暫時還是一種認知。似乎人類總是這樣,為了上一個臺階,制造了很多的東西,當我們需要再上一個臺階的時候,又需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摧毀,太難了,因為太難了,我們總是分心,唯有去實證。就是這樣一個循環,似乎從起點跑到了終點,但是又從終點回到起點,可是這個起點并不是一樣的,內在是不一樣的。

看完這本書,會覺得心智成長會遇到的問題和現象似乎都在里面了,可是又似乎不在,唯有堅持的體悟當下,才能慢慢領會吧。肯.威爾伯,真是個天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判斷 最簡單的判斷邏輯是: 注意:condition兩邊與[]之間必須至少有一個空格 判斷條件 shell中判斷條...
    ifeelok0319閱讀 146評論 0 0
  • 田間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的開著…那一片片嬌嫩的黃色海洋,讓人看著都無比地陶醉…… 可是,他無心觀賞這一片美麗的景色,...
    幽蘭君閱讀 291評論 0 2
  • 題目:給定一個數組,包含1到N的整數,N最大為32000,數組可能含有重復的值,且N的取值不定. 若只有4KB內存...
    FlyElephant閱讀 447評論 4 1
  • 由內而外,純潔雪白,軟糯香甜,不油不膩,清涼入口,余味饒舌,香氣傾心,煩惱盡殆——這就是我最愛的自帶清冷高貴呆萌氣...
    無空大師閱讀 3,165評論 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