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看見高曉松在電視上一檔脫口秀節目露面,仰慕他的才氣想看看,卻看不下去了。只見他穿著短褲松松垮跨靠坐在椅子上,搖著折扇很別扭;嘴里快而含糊地說著什么,像聊著天又一副聽不聽隨你的樣子。后來得知,這檔節目名為《曉說》,是優酷網為高曉松私人定制,在網絡上大火后,又輸出到電視臺、廣播電臺等中外媒體。
?圖書館里看到高曉松這看似漫不經心的聊天內容集結成了文字圖書,至少已經出了四本,書名也叫《曉說》。翻開一看,還別說,讀下去真有點意思,比看他本人的節目不知要舒服多少。他宣講的盡是些旁門左道獲得的知識,像似信口開河,倒也都有根有據。
?《曉說》走下線,仍然彰顯出網絡的個性,出版者在編輯設計時增加了曉松的個人形象漫畫圖頁,就像我們看微信公眾號上傳播的文章,圖文并茂,十分有趣。平日里,講話、報告、訪談、口述等言語記錄如果變成圖書,少不了出版社編輯的核實、校正,勘誤。所以,變成圖書本的《曉說》想必要比脫口秀的《曉說》在知識傳播上更少一些貽誤,更有利于真知識的沉淀。
?音樂人高曉松好像是萬寶全書,《曉說》講述的內容五花八門,他解讀說,自己講得看似龐雜,實際上主要集中在文藝和科學兩個方面。他個人覺得:這個世界,其實是由科學和文藝兩條平行線在共同解釋,但兩條平行線發展速度不一樣,它們解釋這個世界也時先時后。
?一個對文藝和科學解釋世界都有點興趣的普通人,如果讀《曉說》,可謂輕輕松松就能獲得一些知識或概念。比如,歐洲的歷史,英國和法國的關系等等知識,一般人去讀正規的歷史書會覺得乏味、沉悶,讀不下去而不了了之,而讀《曉說》,雖然不一定精準,精到,深刻,但說得明白,淺顯,簡潔,不乏精妙,讓你愿意一直讀下去,也很快就明了個大概,從而有“哦!是這樣的!”所帶來的愉悅。
?圖書《曉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張頁面邊都留白,用以刊登專業人士的點評。他們并非點評高曉松講述的內容,而是根據他講的內容做補充,增加了有趣的例子和有價值的知識量,讓《曉說》圖書更加豐滿,充實。
?2014年7月出版的《曉說4》,到2015年已經是第三次印刷,可見受歡迎的程度。對高曉松佩服的是,這本書的話題很偏門很高端的軍事話題,但高曉松卻讓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可以饒有趣味地涉入其中,獲取那些在普通環境里聞所未聞的信息和知識。比如在“淺談我軍新戰機”一章,各國的各種戰斗機的性能和特點被一一道來,并有所比較。敘述特別平實,沒有戰機知識概念的讀者完全理解得了。
?再如在武力大PK上下兩章中,高曉松分析起各國的軍力來也了如指掌,真不知他這些“軍事情報”從哪里獲得的。除了分析,他歸納總結各國特征也有一套讓普通讀者容易接受的說法。比如,他介紹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用實例總結出俄羅斯比較尚武但不善戰;他介紹韓國的軍事實力,列舉了這個國家所擁有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和空軍設備;他的看法:朝鮮這個民族,也還算尚武,但在歷史的大多數時間都是非常不善戰的;而他依據歷史得出:越南是一個不尚武卻善戰的國家。不過旁邊專家點評里說:“越南抵抗美國的戰爭之所以勝利,不僅僅是因為越南人特別能堅持,還有背后中蘇不懈的支持,是全球和地區博弈過招的結果。”印度在高曉松的分析總結里則是:不尚武,不善戰。他對日本的軍事科技和軍工能力的介紹也是具體而實在的。
?高曉松對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和海上指揮系統都能說上一些一二,書中他說:“有些朋友看我在《曉說》里講到的內容五花八門,就問我怎么知道那么多東西,尤其是航母這些高端的知識。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興趣。”
?從《曉說》看出高曉松興趣的廣泛少有人能及,《曉說》是高曉松把龐雜的知識、見聞、信息記憶、消化,爛熟于心中,然后脫口而出而變成的書。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