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雞湯里有句話非常流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這句話沒什么不對,但是對于死亡這件事,雖然中國人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同時也因為種種原因對其諱莫如深。在很多國家這方面的服務和作品非常成熟時,中國人似乎還非常忌諱提及。
即便越來越多的人明白,這是一件我們需要去了解和接受的事。
影妹今天推薦的就是一部關于“臨終關懷”的紀錄片——
《生命里》
這部紀錄片只有3集,每集40分鐘,一部電影的時間。這部紀錄片的旁白是萬茜,她用十分平和淡然的語調帶大家旁觀了很多人臨終前的狀態和想法,幫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死亡。
這部片播出已經一個多月了,卻只有600多人參與評分,但大家齊齊都打出好評。
可能想要了解死亡的人并不多,但紀錄片的質量和深度絕對沒話說。
“臨終關懷”這個詞,喜歡看美劇的人也許并不算陌生,但是在中國,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常見詞。
在對生命權利和尊嚴意識覺醒比較早的國家,臨終關懷的流程已經非常成熟,但在中國,這方面才剛剛起步,能夠提供臨終關懷的地方也不多,并且還都承受著大家的偏見。
上海臨汾區社區醫院就是這么一個地方。
醫院成立于2007年,二層是“安寧病房”,成立于2012年,到現在為止,只有短短6年。
在這里,住著很多生命不到三個月的癌癥晚期患者。
他們將在這里接受舒緩療護,走完生命的最后時刻。
舒緩療護,又稱安寧療護,是給臨終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們的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以提高,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我們比較熟悉的“臨終關懷”,指的就是舒緩療護。
面對死亡,患者除了需要忍受病痛帶來的折磨,還需要承受死亡給予的不安和恐慌,這里的工作人員,除了照顧這些病人,還需要給他們適當的開導和慰藉,傾聽甚至努力達成他們的愿望。
除此以外,有時還需要撫慰病人的家屬。
面臨死亡,第一個要提的就是恐懼,而且是完全沒有希望的恐懼。
因為大家都到了最后的時間,在這里待一天,就要面對一天的死亡和離別,所以有的病人住進來,第二天就出院了,畢竟到了這個時候,心理上不能承受的病人也著實不少。
或許今天還在見面寒暄互相安慰的病友,第二天早上看到的就只剩下一張空床。在即將離開這個人世的時候,過于頻繁的揮別會給一部分病人帶來很大壓力。
有些人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還沒有放下對生命的眷戀和不舍,可身邊的氛圍都在急切地告訴他,死神即將來臨。
除了部分病人心理上不能承受,絕大部分還是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而不能面對的,反而是那些距離死亡還十分遙遠的人,比如病人家屬,以及醫院周遭的住戶。
很多家屬覺得“到那個病房就是去等死的”。
醫院周邊的居民樓外墻,被掛上了許多鏡子,目的是把醫院的里死亡的晦氣都反射回去。
在醫院里,去世后的患者也會有單獨隔離的“死亡通道”,不能通過病人的生活區。
整個社會似乎都對死亡有著巨大的偏見,其實,那只不過是生命的一個必經階段而已。
好在,有很多老人還是能非常坦然地面對,提出自己想要怎樣的葬禮,給自己挑選合適的遺照。
在舒緩療護區,離別比其他地方都更頻繁,臨汾服務中心一年接收了204個病人,死亡185個。
在這些人里,有的人還舍不得離開,還在惦念兒女,也有的希望能快些走,已經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
這就不得不提到尊嚴的事。
提到臨終關懷,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陪伴和照顧,確實,護士們會非常細心地照顧病人。
病人里有個老教授,獨子工作忙顧不上父親,于是有很嚴重的衛生問題,指甲里都是糞便。
護士給他清洗,剪指甲,梳頭發,擦洗身體,更換被褥,非常耐心地照顧老人。
而后老人體面地離開了人世。
這里的病人在臨走前都得到了如此的照顧。
這個層面的關懷,是大家普遍理解的,但另一個層面,卻經常會被病人家屬忽視。
那就是對病人意愿的尊重。
不少病人在重病之下,已經無法表達自己,只能接受意愿和家屬的安排,即便有時候這有悖于病人自己的意愿。
有時候本身救治已經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只能無端增加病人的痛苦,那是否應該聽從病人的意愿,進行保守治療呢?
不過這方面也沒個定論,甚至那些臨終關懷非常成熟的國家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不過尊重病人對于死后各方面的安排,或許可以先提上日程。
其實除了這些痛苦時刻和艱難的選擇,這里也有不少溫馨的事。
很多人都在病床上回憶起了曾經,無論是青春歲月,還是已經不在的親人,或者某一個經過幾十年歲月也不會褪色的時刻。
參加過抗戰的叔叔永遠記得日本投降那一天。
年輕時去援疆的奶奶則念念不忘新疆的瓜果。
還有的人憶起年輕時的戀愛,或是當年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那一刻的心情。
過去無論崢嶸或是美好,或是至死都深感遺憾的場景和事情,在最后的時刻都變得意味深長,即便跨越了漫長的時光,里面還是飽含了情緒和感慨,成為最后一段旅程里,大家念念不忘的事。
除了回憶,很多病人還提出了臨終愿望。
身體虛弱的老人想回故鄉,可身體條件不允許,老人的兒子趕回家鄉,用手機拍下了家鄉的一草一木,帶回給老人看。
雖然有遺憾,但也算是稍稍滿足了一下。
但有的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有個奶奶一直牽掛多年未見的女兒,希望臨終前能見上一面。
家人、醫院和社會都在努力尋找,可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有些更為簡單的愿望,也達不成。
有個病人的愿望是希望可以重新站起來,然而最后他也是帶著遺憾走了。
臨終時,人的愿望總是簡單的,卻也是那個階段比較難以達到的。
所以還沒有到那個時候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啊……
其實死亡并不是那么遙遠或者忌諱的事,早點了解,才能在那一刻來臨之前,準備好告別。
生死是大事,出生總伴隨著父母親人的歡笑和非常鄭重的儀式,死亡卻也不能只有死后那和死者早就無關的葬禮和悼念。
畢竟優生是必須的,而優死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