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DOTA2的Ti6總決賽在西雅圖落幕,中國戰隊Wings奪冠,守住了“中國戰隊偶數屆奪冠”的記錄,被中國DOTA2玩家們尊稱為“護國之翼”,本屆比賽獎金2074萬美元,Wings戰隊獨得912萬美元,在俱樂部分紅、扣稅后每人收入約100萬美元。
這是一個很新的戰隊,隊內五名成員年齡在17~24歲之間,成為職業選手約1~2年。他們憑借本屆Ti6的獎金,均進入全球電競選手收入排行榜的前十,至此這個排行榜的前20名中已有12名中國選手。
DOTA2國際邀請賽(The International DOTA2 Championships,簡稱Ti)創立于2011年,是全球性的電子競技賽事,每年一屆,由ValveCorporation主辦。從首屆Ti的160萬美元總獎金到第6屆的2074萬美元總獎金。總獎金年年增長是因為V社采用了“獎金池”的模式,獎金主要來源是游戲售賣飾品收入和門票收入,說簡單點,“獎金是眾籌來的”。
這種玩法不新鮮,跟國內福利彩票的玩法一樣。但本質的區別在于,拿到獎金靠的不是運氣,是努力。而給獎金池蓄水的人們也都清楚,這錢自己是拿不到的。V社的統計數據中,中國DOTA2玩家給獎金池總額貢獻了超過10%,我從數據中仿佛看到了國內玩家們濃郁的怨念。
國內80后、90后玩家們應該都聽到過父母這句話:“玩游戲能當飯吃嗎!”到了這個時代,00后的年輕人們已經可以嗆回去:“能啊!除了打游戲,還有哪一行能在20歲時就年入千萬?”
簡·麥戈尼格爾在《游戲改變世界》這本書中有如下觀點:
21歲之前花10000小時練習,是日后人生實現非凡成功的頭號預測指標。如此之多的年輕人把大量時間用于游戲,這培養了一種一起造就游戲能力的能力。我們不妨說,這叫做“與他人一起參加有著共同目標和意圖的合作活動的能力”,提高了共享、共進的能力和意識,合作雷達異常發達,靈活的應急處置能力也很強。 隨著游戲產業繼續強調合作、集體智慧和協作生產模式,合作超能力會在整個玩家文化中變得更加普及。
智能時代來臨,我推斷隨著未來人工智能的崛起,大眾“注意力”資源會得到極大解放,電子娛樂產業體量會不斷增加。另外,受到游戲啟發出現的新商業模式也會蓬勃發展,Airbnb和Uber都是其中范例。
任何行業,想達到頂尖水準,都需要艱苦卓絕的努力。各行業的大師們基本都對自己從事的專業有超乎常人的熱情,使他們出類拔萃的并不是這熱情,而是由于熱愛,所以甘于長時間投入同一件事,在別人眼中的苦事,于他們而言卻是樂事。
2014年退役,稱霸魔獸爭霸3十年,被尊稱為“第五種族”的韓國選手MOON張載豪,在職業生涯中保持日均12~14小時的訓練時間。他最大的對手,被尊稱為“人皇”的中國選手Sky李曉峰,近乎以一己之力扭轉了電子競技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他成名前每日訓練時間超過14小時。
本次獲得Ti6冠軍的Wings戰隊隊員們,在2015年底曾接受采訪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就是訓練-看電影-玩DOTA2(玩天梯就是娛樂),假期也都在天梯上。單論鉆研本專業的有效時間來說,這些20歲上下的年輕人已經超過很多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他們都是幸運的人,在年輕時將自己的愛好與職業結合在一起,不自覺的做到了心無旁騖。又遇到了好時代的開端,終能名利雙收。愿這些年輕人能初心不改,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