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自升騰的輕盈,是夢,更是……
2017年5月14日下午四點,在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發生著一件很玄妙的事情。這里將夢放入了畫中,將記錄雕刻在了時光中,將我們帶到藝術家和策展人身邊聆聽“本尊”的想法。這里,是姜琤先生個人畫展——過午的開幕式。
一到現場,就被白皙的展廳主色調和墻上一幅幅空間感極強的畫作所吸引,走到第二展廳時,看到藝術家已經和眾多來自各地的藏家熱情地交流著,這是一場互動極佳的展覽。
去展覽前,我們瀏覽了網上不少關于本次參展作品的評論,現場采訪后,方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樣一個問題我們分別采訪了藝術家和策展人,不同角度和層面的解答使這次采訪和看展更有意思。
記者:本次展覽作品主要由藝術家于2016年及2017年創作的油畫作品組成,其中多幅形式取材于早年間創作的小尺幅紙上作品系列“假想體認各法則”,這相隔幾年的取材與被取材的關系,其中有什么原因嗎?
策展人:他這幾年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一個邏輯原點之上的,畫的圖形也是從之前出現過的具體圖形里來的,當然不同細節也在同時進行。比如紙本上的形狀變大,將邏輯或像拓撲圖一樣的東西塞到新的圖像里,從圖像里萃取新的能量,對圖像不停地去感受。他很喜歡改畫,比如畫的基底、合適它的顏色和一些小細節上,這是一個深挖的過程。
藝術家:因為一直在做,現在也在做,它是一種記錄的工作,不是作為繪畫作品在做,在德國的時候就有一些思考、記錄、分析、推論,這個是一直在延續的,只不過這兩年的油畫創作受到了當年紙本的一些啟發。油畫和紙本不是一個語言,開始沒有往這方面想,后來逐步發現了其中的聯系。但畫布的材質需要很注重,否則層次多會出現被蓋掉的情況,避免了覆蓋后,空間感就可以出來,這是繪畫的空間,有些白是繪畫顏料,有些白是底白透上來的。
記者:策展人楊紫先生的撰文中提到在2016-2017的新畫中,有一種“協作”和“統一”的輕盈感,是憑借手感和繪畫元素的組織、憑借形式和技巧勤勉經營著的“輕盈感”,并且這種輕盈感今天也帶到了本場展覽“過午”中,該主題指涉著午間小憩夢幻的迷離和升騰感。兩位是怎么想到將“輕盈感”與本次展覽主題相結合的呢?
策展人:這個主要是他自己想的,是指一種對繪畫的感覺。無論小紙稿還是最后的繪畫,他感到有一些東西在一段時間內非常重,而現在能輕盈地表現出來。這是個完全打開自己的感知、向外發散能量的過程。那畫作中的逆光表述了一種力量的強迫感,用深層顏色不太合適。
藝術家:是一種感受上,人的感受上的,當然作品也會呈現這樣的氣息。作為畫家,一直都在協調和自我、主題、繪畫本體、材料之間的關系,這個是一輩子要做的。輕盈感是現在展覽的結果和呈現,就是在這個扭打中產生的。輕盈感不是自己的,是跟繪畫之間的一種感覺,更有默契,就跟跳交易舞一樣。
記者: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給予的本次展覽評論中這樣表述了您的作品:“多以意象的隱喻構筑一種介乎具體的現實圖像與非真實場景的意識空間”,您能否現場以一幅作品為例,和我們分享下您是通過什么樣的隱喻構筑了現實與非真實的意識空間?
藝術家:就這幅吧。畫面中有一些肢體,又被分解掉,沒有被特別強調,融入繪畫、空間和繪畫的元素中被打散,又有蚊蟲。其中有隱喻成分,但不具體,比如畫的結構來源于古典名作,米開朗基羅的“創作亞當”,在“創世紀”里亞當躺在那,是個沒有生命的軀殼,上帝過來了,用手指著亞當之手,給了他生命。這樣的思考和繪畫傳統有關,關于感受、感受存在、感受真實,外在的真實,是一種傳遞,有一種力量感,像個夢,夢里很清楚,但醒來后又不是很清楚。
記者:剛剛有提到藝術家小尺幅紙上作品系列“假想體認各法則”,我想這對大部分人而言是個比較陌生的名詞。我們也是事先做了功課,了解到這是摘自清末意拳拳譜的一句話,意思為“各種法則和規律的想象和體認”。不知道這句話和您的作品或者說作品精神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策展人:展覽中的作品都和他自己有很大的關系,是他對身體的體悟。比如這幅,像是一個分析的過程,耳朵、鼻子,夢境,像是自己又不像是自己的,比較模糊的階段。整場展覽有個大概的模糊邏輯線索,夢、感官、將死的尸體,可能夢是身體里升騰出來的感知,或者是相反,夢給沒有靈魂身體注入了靈魂,沒有說清楚,卻交代了一個法則。
藝術家:剛剛說的那個傳遞就是一種法則和規律,當然并沒有指向某一個法則和規律在說,整個感受里有好多的法則和規律。“假想體認各法則”是我紙本的題目,所以我那個紙本里有很多的記錄和思考的推論,因為里面有各種領域。假想就是假設冥想、假設想象,體認就是感受體認。
愉快的采訪交流暫時告一段落,我們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褪去了停留在紙面的微微晦澀難懂和生搬硬套,更好地理解了本次展覽主題“過午”和藝術家作品、創作之間的關系。
對本場展覽的理解也不再止于來之前的文藝和小清新,而是明白了展廳里升騰著的輕盈不僅是夢,更是藝術家與繪畫之間的一種默契,是一場藝術家和繪畫之間的“秀恩愛”;也讓我明白了展出的不僅是畫作,更是一位畫家向內探索自身的成果展現。
更多詳情請在applestore或者各大應用市場搜索“藝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