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微信群里傳了兩篇文章——《人和人的差距是認知》《固執的人是因為認知能力差》。讀完之后,豁然開朗。
? ? ? ?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種現象:明明應該朝東走,就是有人偏要朝西,你怎么給他講,他都聽不進去。然后,朝西的路走不通時,他不是自責自己沒聽你的話,而是怪朝西的路口為什么給堵上了?其實,他堅持朝西,也是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只是,他的認知能力不夠,而且非常固執。
? ? ? 大凡認知能力差還很固執的人,都特別好面子。即使他內心已經感覺自己錯了,依然不愿從態度上認錯,更不會從行為上糾錯了。而且,這種人大多是人們常說的老實人、善良人。
? ? ? ? 攤上這樣的同事,你就別想和他能共同做出突出成績;攤上這樣的朋友,再深厚的友誼也會被消耗殆盡;攤上這樣的家人,只會整天吵架生氣,嚴重影響家庭和睦。
? ? ? ? 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都不會完全一樣,認知能力也是如此。即使自己能力弱一點,只要不那么好面子,就不會太固執。不固執,就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建議,行為的偏差就會小很多。行為偏差小了,認知能力就會慢慢提高,以此類推,良性循環,自己就會不斷進步。反之,越好面子越固執,越固執越容易出現偏差,越出現偏差越要固執的維護面子,長此以往使自己固步自封,使家人,朋友,同事苦不堪言,大家對他最好的相處方式只能是敬而遠之。
? ? ? ? 所以,做朋友也好,共事也罷,包括組建家庭,認知能力是否相近,應該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 ? ? ? 老祖宗早就對這種現象做了很精準的描述:“對牛彈琴”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啦,“寧給聰明人拉馬墜鐙,不給糊涂蛋出謀獻策”啦。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有更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窮人為什么總是窮》這篇文章,從認知能力上對貧窮做了一個分析。
? ? ? ?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這樣的老實人,很固執,很愚蠢,很好面子,也很弱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