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無戒《一個人的旅行》,好生羨慕。
每個人的出行都富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攝影家出行是為了領悟和拍到更美好的作品;作家出行是為了領略山川大地不同的人文和風土人情,為自己的創作尋找棲息地;旅行家出行則是……不同意義的人都對自己認為合適而恰當的出行賦予了積極的意義。
自己也曾心動過,什么時候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耐,工作和生活拖的好像自己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一時的小沖動。有時想想有沖動至少說明對生活還是有激情的,工作需要激情,生活也需要激情。沒有激情的生活是無趣的,也是無味的。有時候覺得物質上的滿足已經不再對自己有多奢望了,感覺往往看重的卻是精神食糧的跟進。快樂真是一種感覺!幸福的指數也在于心靈的慰籍,這好像來的更爽快些。旅行的快樂也在于此,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見到不一樣的人,感受不一樣的人生百味,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絕對給予了不一樣的世界。還有什么能比這更豐饒的呢?
看過賈平凹寫過《在路上》,賈先生是沿著絲綢之路一路邊寫邊走的走完絲綢之路。他將自己一路的見聞和心路歷程用筆觸記錄下來,不論是從書法角度還是從文學角度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就是書法和文字的魅力!更是這位文學大師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
我還看過德國人Christoph Rehage中文名雷克寫的一部《徒步中國》,這本書是我兒子在上初一的時候給他自己買的一本課外書。沒想,他這個愛逛愛耍的媽媽卻是先看完的。那個徒步中國的美國人也是基本沿著絲綢之路走完中國的。只是整個路程還要更遠些,是從北京到新疆徒步4646公里。幾乎是走完了大半個中國。全書是以一個德國人的角色深入社會各階層一步一步看中國,給人以思考和震撼。這力量不僅僅是他的行程,還在于他那看中國獨到的視角。旅途中,他不曾放過老人、小孩、還有奔走在路上的各類人和事。旅途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石窟、是彬縣大佛、是敦煌莫高窟、是城墻、還有牦牛、戈壁灘、馬蹄蓮、老村長、棺木工人、山中老道……還有藝術。他和賈先生的共同點都是用自己真實的游歷寫下了不朽的文學作品。留給我們世人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種精神!
今天,看到無戒寫的《一個人的旅行》。令我羨慕。同時也期待無戒的游歷早日問世。我想,很快就會和讀者見面的!
我很期待……
同時也非常期待,什么時候我也能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