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流年、那些風兒、那個少年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趁著五一小長假,抓緊時間在網(wǎng)上看想看的大片,過過眼癮。其中諜戰(zhàn)片《聽風者》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吸引我的不是腥風血雨的懸疑劇情,而是男主人公何兵(梁朝偉飾)的傳奇人生。何兵本是游蕩于上海灘的小混混,十三歲時因遭到日軍的襲擊而從樹上跌落導致雙目失明,但是禍兮福之所倚,他擁有了超乎常人的聽力。何兵后來被前來尋找優(yōu)秀偵聽人員的女主人公張學寧(周迅飾)發(fā)掘,成為701部隊的“眼睛”。不久后,張學寧請來了名醫(yī)為何兵治好了眼睛。可是福兮禍之所伏,在一次偵聽中,因何兵的失誤導致了張學寧殉職。何兵悲痛萬分,在一個雨夜又弄瞎了自己的雙眼,但同時他再一次擁有了異常靈敏的聽力,重新為701找回了敵人的電臺。

何兵自身的經(jīng)歷挺有哲理性的——上天賦予一個人的才華,好像總是恒定的,就像蹺蹺板一樣,若想某一方面突出,總得在別的方面失去點什么。拿何兵來說,他之所以擁有超乎常人的聽力,雙目失明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看不見滾滾紅塵,就少了幾分心浮氣躁,正應驗了那句俗話——眼不見心靜。套用何兵的原話來說,“簡單好,就像這里……只有風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用“聽風者”做片名,耐人尋味。風本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但是因為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融入了各人的思緒中,給我們的記憶增加了一份感性色彩。文人哲士們更常常以風作為感物言志的對象,比如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和郭敬明的《愿風載塵》。這兩本書我都喜歡。若不論內(nèi)容,單論書名來說,一個“且”,一個“愿”,前者的境界顯然要比后者更恬淡從容一些。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莊子也非常偏愛風,常常用風來說理。他的《逍遙游》中,就有鵬鳥借風高飛及列子御風的典故。到了李白,更進一步,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不知激起了多少人的雄心壯志。

說來也怪,我小時候本是極安靜的,像大姑娘一樣文靜。但若遇到刮大風的日子,就一反本性,像野小子一樣瘋。仿佛大風掃蕩的不僅是天地穹廬,連我心中重重壓制的野性也給吹了出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黑龍江中南部一個小鎮(zhèn)上。小興安嶺、完達山脈和張廣才嶺蜿蜒而過。故鄉(xiāng)三面環(huán)山,只有北面是美麗富饒的三江平原。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松嫩平原上的西南風在故鄉(xiāng)形成常年不斷的“穿堂風”,風蕭蕭的日子可謂是司空見慣。故鄉(xiāng)風電資源豐富,目前已有中國大唐、國電龍源、億陽華富等知名電力企業(yè)先后落戶,并網(wǎng)量為黑龍江縣級之首。當然這是后話了。當年那個衣服補丁連片,灰頭土臉,手上常有凍瘡的鄉(xiāng)下少年,以為翻過那幾公里遠的西山就是人鬼殊途的幽冥世界,實未曾料到故鄉(xiāng)將來會如此與風結緣,御風飛揚。

在鄉(xiāng)下,刮大風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事,大人們?yōu)榇艘傩牡氖露嗔耍热绮藞@里的扣棚,豬圈雞舍的蓋草,搖搖欲墜的柴垛等等。大風過后,現(xiàn)場常常一片狼藉。而且,為了防火,大風時是不能生火做飯的。那時電飯煲、電炒鍋等電力廚具還沒怎么普及呢,所以,大風來時,我們?nèi)乙磭谝黄鸪蠲伎嗄樀爻愿杉Z,要么饑腸轆轆地餓肚子等風停。

與大人們浸滿了世俗思慮的心相比,小孩子們顯然要簡單、明快得多。每當大風起,我就像喝多了酒一樣興奮,呼朋引伴,在風里肆意宣泄童年的歡樂和野性。我們用麻繩拴著塑料袋或者紙殼子,頂著風大呼小叫地奔跑,像放風箏一樣。或者比賽爬糧庫高高的圍墻,看誰爬得快,看誰在狂風勁吹的的墻頭站立得久。我小時候精瘦精瘦的,遠不像現(xiàn)在的笨拙臃腫,每當把小伙伴們甩在后面,最先爬上高墻時,那種榮耀和自豪感是如此的強烈,以致覺得天地間整個世界都隨著我的光彩乘風高飛。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的家在鎮(zhèn)上最南面一排,南面就是廣袤的農(nóng)田。農(nóng)田里縱橫交錯的水溝,也常常是我們在狂風中嬉戲的樂園。有的水溝寬兩三米,平常是我們是跳不過去的,但是大風的日子成功的幾率就大增,可以冒險一試。我們逆風走了幾十步,然后回過頭來,口里喊著號子,給自己打氣,借風助跑。田里的玉米稈大軍瘋狂搖擺,仿佛為我們搖旗吶喊,溝里的河水風浪翻滾,好像為我們擂鼓助威。成功跳過去后那種洋洋自得的興奮勁兒,我想劉翔拿到奧運會的金牌時心情也大抵不過如此。

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不會總是那么幸運的,萬一失手,“噗通”一聲掉進溝里,那結局可就慘了。綠里泛白的溝水雖然不深,但溝底是厚厚的污泥。從溝里爬上來,我們往往成了剛出爐,還沒烘干的泥娃娃。事已至此,好像接下來免不了要受大人責罰。但這難不倒我們,我們在田里掰下桔稈,刮掉身上的污泥,然后用溝水馬馬虎虎地沖洗一下,希冀騙過大人們的眼睛。雖然穿在身上的衣服濕漉漉的,但野小子們哪里在乎這個?我們在風中追逐打鬧,有性子犟一根筋的甚至重新嘗試,直到連續(xù)幾次都掉進溝里才肯罷休。

不幸我的母親心是極細膩的,我的臟衣服雖然在風中,加上自己的體溫,已經(jīng)被烘干了,但蛛絲馬跡仍然難逃她的法眼。母親是極愛整潔的,眼里好像容不下丁點臟亂,平時我的補丁衣服總是被她洗而又洗,補而又補,我的泥漿衣又怎能不讓她糟心呢?母親拿起掃帚,作勢向我沖來,我趕緊撒腿就跑,但是心里一點也不驚慌。因為我知道母親是極愛我的,即使被她抓住,掃把也是象征性地在我屁股上敲打幾下而已,一點也不疼。

但有一次我確實因風闖了禍,嚇得不輕。起因是去倉房找麻繩,高興得忘乎所以了,出來時忘了關門。狂風吹得倉門關而又開,開而又關,咣啷咣啷的,倉房的玻璃大部分都被震碎,里面的雜物被吹得東倒西歪,狼藉得仿佛鬼子進村。從外面瘋玩回來后,等待我的是爺爺氣得通紅的臉。爺爺國字型臉上棱角分明,總是不怒自威,發(fā)火的時候很嚇人。他當過國民黨軍隊的兵,上過戰(zhàn)場,小時的我既崇拜他又很怕他。

往事如煙云,獨自蒼老,如今時光過去三十多年了,爺爺早已作古,但是他站在院子里,雙目怒睜,指著我的手顫顫巍巍,明顯是在強壓心中怒氣的那一幕卻遒勁地刻在我腦海里,以至于后來一見到“暴怒如雷”這個詞時,就條件反射般地想起爺爺發(fā)怒的情景。雖然我很怕我的爺爺,但不減我對他深深的思念,有的人天生仿佛就是用來被敬畏、被尊重的。

相似的情況還有我一位遠房舅爺,他老人家精瘦得像重度營養(yǎng)不良患者,長臉上總是一臉嚴肅,即使對小孩子也不茍言笑,走路時總是背著手,低著頭仿佛若有所思。那時,幼小的我對這位舅爺是滿心敬畏,有時甚至擔心狂風把他瘦小的身影吹到天上去。因為我想,既然狂風能吹倒了電線桿,把人刮到天上去也不是不可能,那時還不知道有龍卷風這樣的暴戾殺手。風從我身邊呼嘯掠過,帶著我的體溫,帶著我的擔憂,吹向踏風疾走的舅爺。舅爺好像沒有察覺到風所帶去的我的關切,連頭都不曾回,越走越遠。風雖然浩浩蕩蕩的像充滿了天地間,卻填不滿隔代人之間深深的思想鴻溝。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和我一起因風而狂的小伙伴中,我不是最瘋的一個,最瘋的是“鬼子”。他的“風狂”別具一格,讓我印象深刻,多年后還忘不了。

我至今還記得“鬼子”的大名叫高云飛,他家和我家算是鄰居,兩家各居在一條街的東西兩端。“鬼子”的相貌在我記憶中隨著時光已經(jīng)褪色成一片空白,只記得他矮胖的個子,總是剃著光頭。“鬼子”其實一點鬼氣都沒有,和日本小鬼子更沒有丁點相似之處,他之所以得這不幸的綽號,只能怪他業(yè)余兼職“跳大神”的父母。

“跳大神“是一種發(fā)源于東北白山黑水間的薩滿巫教文化。跳大神要有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個是一神,一個是二神。他們認為一神是靈魂附體的對象,二神是助手。在跳大神過程中,一神多是在“旋轉(zhuǎn)”,二神耍鼓。有固定的曲調(diào)和請神詞,神請來之后,由二神負責與神(靈)“溝通”回答人們的問題。“請”來的有的時候是所謂的仙,有的時候是死去人的“靈魂”。以上是百度百科對“跳大神”的名詞解釋。

“鬼子”的父母,從事的就是這樣一份神秘詭異的工作。雖然鄉(xiāng)下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各種各樣的神靈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場,但畢竟在紅星照耀下的新中國上不了臺面,只能低調(diào)地暗中進行,給大眾印象神神秘秘的。加之要和死人“交談”,帶有一種陰森恐怖的調(diào)調(diào),所以大家稱呼我不幸的小伙伴為“鬼子”,意思是“鬼之子”,倒真挺形象的。

“鬼子”的媽媽是個極特別的人,圓圓的臉上有一個惹眼的美人痣,說話輕言細語的,性格很文靜,從來沒見過她和左鄰右舍發(fā)火吵架過。據(jù)說她還當過一段時間代課老師,這和她后來從事的“大神”職業(yè)實在是反差巨大,很難想象會是同一個人。后來我耳朵毫無征兆地發(fā)病時,家人為我有病亂投醫(yī),請來“鬼子”的媽媽為我跳大神。也許總和她家的“鬼子”在一起玩,她對我太熟悉了,見到我時,臉上掠過一絲羞赧的神色,雖然只是一瞬間,但還是被我捕捉在眼里。我承認世界上還有眾多的現(xiàn)代科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所以最理性的態(tài)度是求同存異,不能妄加評論。

但“鬼子”的媽媽“請神”時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但見她披頭散發(fā),全身抖如篩糠,眼睛半睜半閉,不斷流口水的嘴角半啟半合,說話像囈語一樣,和她以往端莊的形象大相徑庭。那時候,作為全場主角之一的我,非但沒有一點虔誠之心,內(nèi)心反而有說不出的別扭,好像目睹了一場從美到丑的鬧劇。幾年前,曾為此百思不得其解現(xiàn)象求問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對方可不信什么“一神二神”的,他斬釘截鐵地說,“鬼子”的媽媽要么患有“癔癥性神鬼附體”,要么是嚴重的分裂型人格。

和他媽媽一樣,“鬼子”的脾氣也極好,總是笑呵呵的,大家叫他“鬼子”他也不生氣。“鬼子”很大方,他媽媽給他做的氣餅,他常常地慷慨地分給我們品嘗。“鬼子”的媽媽做的氣餅極好吃,圓圓的,里面有氣,中間鼓鼓的,甜而不膩,入口綿軟。“鬼子”家門前有一顆老榆樹,枝葉繁茂,每到春天,一樹綠綠的榆錢在風中搖曳,賞心悅目。“鬼子”的媽媽真算得上是巧手惠心,做出來的榆錢玉米面餅子,色澤金黃,外焦里嫩,伴著榆錢兒純天然的清香,真算得上是人間美味。

少小離家后,就再也沒吃過了,一直深自懷念。去年有機會回去一次,當年的老榆樹還在,只是物是人非。我站在老榆樹下,凝視著它傷痕累累的樹皮和已枯干一大半的樹干,觸景傷情,勾起了童年時光的點滴回憶,內(nèi)心有熱淚滾滾流下。那一次,我在老榆樹下靜默了很久,且聽風吟,任憑微風吹起我的萬千思緒。

“鬼子”和我們一樣,也是個追風少年。但是和我們在風中盡顯喧嘩騷動的舉動迥然不同,他是特立獨行。如果說我平時安靜,風中凌亂的話,“鬼子”就是完全相反——每到大風起,平時挺“野”的他,突然變得安靜下來。他常常爬到家門口那顆老榆樹上,緊抱著樹干,任憑狂風勁吹,樹枝亂打,就那樣在樹上安靜地呆著。風中的他瞇著眼,也不怎么說話,一副老僧入定模樣,挺高深莫測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家起哄問他,“鬼子,你在樹上干什么呢?”他不答。被問得煩了,就甕聲甕氣地說,“在聽七仙女唱歌呢!”惹得大家一陣哄笑。“鬼子”全家就像一枚多棱鏡,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展示出了這個世界神秘莫測的一面。

老榆樹并非是“鬼子”與風親密接觸的唯一據(jù)點。記得有一次,夕陽已經(jīng)落山,但“鬼子”蹤影皆無,還沒有回家。我們小孩跟在大人后面,打著手電筒,到處去找他。“鬼子”的媽媽慌慌張張地走在最前面,她呼喊“鬼子”的凄厲叫聲,夜風中顯得綿延而悠長,在寂靜的深夜里傳得很遠很遠。最終在一公里外修水渠待用的水泥管里找到了他。“鬼子”在里面睡得香甜,小臉蛋被野風吹得紅撲撲的。

“鬼子”的生命很短暫,只活了十來個春秋。那次我們幾個小伙伴相約騎自行車去幾公里外的安興水庫洗澡。到了地點,“鬼子”的動作最迅速,三下五除二脫光衣服,跳入水中。不幸他落水的地方下面有采砂遺留的深坑,他還沒來得及呼救,瞬間就被湖水吞沒了。

“鬼子”因為是橫死,加之又未成年,按照當?shù)仫L俗,是沒資格埋入祖墳的,只能就地火化了。火化那天,我們幾個大難不死,又痛失小伙伴的孩子們被大人關在家里,不允許出門去看。受了驚嚇的我,失魂落魄地透過窗欞,凝視家前面的田地里升起的縷縷白煙,眼淚不爭氣地落了下來。前幾天,讀許崧先生《印度走著瞧》時,書中描寫的印度教圣城瓦拉納西在恒河邊火化逝者的場景又勾起了我對“鬼子”的回憶。記得那天沒有風,風好像也是有感情的,不舍它的知音離去。白煙在上方變換著各種形狀,然后消失在深藍的天空中。

對于“鬼子”的死,大人們議論紛紛。刻薄點的說是他父母裝神弄鬼騙人的報應,忠厚點的說這孩子名字起得不好,高云飛,分明就是在高天上的白云上面飛翔嘛!事關我小伙伴的生死迷局,我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放過大人們的每句話。從內(nèi)心深處,我還是衷心期望“鬼子”能在白云上自由自在地飛翔,他想我們的時候,就借風傳話。

“鬼子”的死,給我的童年畫上一句休止符。離開了“鬼子”這個開心果,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時候,常常意興索然。不久后,我耳朵開始發(fā)病,經(jīng)歷了從鶯歌燕語的有聲世界到單調(diào)蒼白的無聲世界的滄桑巨變。如今在無聲世界生活三十多年了,我很慚愧,因為在我身上,實在看不到像何兵那樣,“上帝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的化妝祝福。也許有,但我浮躁的心靈并沒有沉靜下來好好發(fā)掘 ,導致歲月虛度,一事無成。

稍微安慰的是,當年那個聽風少年愛風的本色一直沒有變。雖然已然聽不見風或淺吟低唱,或壯懷激烈的聲音,但風吹過皮膚引起的觸覺反應還是一樣的。時光荏苒,歲月滄桑,但風一直像位良友不離不棄地伴著我,哀傷的時候,它吹干我的眼淚;消沉的時候,它鼓起我的斗志;得意的時候,它吹醒我的頭腦。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場心性錘煉、靈魂修煉的戰(zhàn)斗,那么風我對來說實在是不可缺少的裝備。

其實風的本身,就包含著生命的詮釋,它代表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那種“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所來兮何所終”的曠達境界,是我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002評論 6 542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00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13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14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52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18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12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97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55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92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10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35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21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29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35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8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