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你的英語學習計劃真失敗!我來教你!關于做計劃的文章收到很多反饋,但是還是講得不夠全面,今天這篇繼續補充。
做計劃,并且完成好計劃并非易事。不要把G哥想得太神,普通人呀,我也經常因為完成不好計劃而深刻反省啊。只是在英語學習上,我還是比較高效和有執行力的。
我們被應試教育的英語學習方法給毒害太久,以至于很多人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理解上面還處于業余層面。
有人就問:我學英語除了記單詞,閱讀還怎么樣提高呢?
我們喜歡記,又喜歡背,主要因為考試使然,還有就是這樣可以快速的到成就感,你記多少,換句話說,抄下多少,它就在那,多有成就感!但學英語并不只是記單詞也不只是“記”,“背”單詞。
G哥會慢慢分享一些特別重要的點,提醒一下,我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沒有最好的方法,怎么樣證明是最好的方法?無法量化。
那些宣稱什么最先進,全球領先,權威首創都是不要臉的噱頭。
今天講兩點在英語學習中要特別注意的。
集中突破
學英語為什么要集中突破?而不是全方位進攻?前面講過,再詳細聊聊:
我們沒有純粹的英語語言環境。學好一門語言本來就需要大量訓練和積累,每一個板塊都是如此,聽說讀寫,必須要放肆學。
所有的進步都是用時間換來的: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所以,先不說10000小時,要想在英語學習的某個板塊有突破,時間的量要跟上。
其實很簡單,算一下,比如你過去一年每天都花1小時在英語的各個板塊上(如聽,說,讀,寫同時開弓),一年后你的總練習時間是365小時,你覺得已經付出了很多。
但是,再看看你在每個板塊上花的時間:365/4=91.25,很明顯,在4個板塊想要有很明顯進步,每個板塊90多個小時是明顯不夠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只練聽,聽了365個小時,你相當于在國外待了1個月(白天算12個小時,365/12=30.4),再想象一下,你只練說,你說了365個小時,這夠嗎?不錯,但還是只能算ok了。
所以,與其每個點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短時間進步緩慢,進而打消積極性。不如主打一個點,更確切地講,就先打聽和說。
集中突破帶來的好處是:更加專注,進步更能看到(這對英語學習太重要了,大部分放棄都是因為看不到進步),還有,你在一個點的突破一定會拉動其他點的進步。
比如說發音,英語發音和中文發音的位置是有區別的,中文發音偏扁,英文更立體,中文發音偏尖,英文偏低,偏渾厚。看下圖就很明顯:
發音的練習更多的是一種肌肉記憶,發音要達到飽滿,靠后,必須要經過大量高強度的練習,尤其是嘴笨,模仿能力弱的。像是普通話,很多人說了10幾年還有鄉音,一是嘴笨,二是缺乏刻意糾正。
如果不集中突破,而是今天練一點,后天再練一點,下周再練一點,肌肉難形成記憶,容易忘記。
你甚至應該在一段時間猛地學發音,快速突破,以后就只需要鞏固就好。G哥就曾經連續5個小時練習發音,嘴巴都酸了,但是有效呀!而且一勞永逸。后面,G哥通過唱英文歌又進一步讓自己說英語更順,嘴巴更靈活。
當我的發音好了后,我發現自己的聽力也很自然地進步了。
還要講到的是,前面的各個擊破,不是說一直只做一件事,而是以一件為突破口,為重點;
不同階段,重點也不同,是又步驟的。不可能一直練發音,否則交流永遠也得不到提升。你的英語學習計劃里,在不同的階段一定要有重心。
G哥學英語給大家的最基本的思路是:先發音,再基本詞匯,再句子+語法,最后大量積累交流。有需要,再去了解文化等(后面再詳細解釋)。
碎片化學習補充
碎片化這個詞一直比較火,在英語學習上也有各種解讀和嘗試,有人講:把英語融入生活吧!這有難度,一般人做不到。因為很客觀的是,我們在中國。
到底要不要碎片化?當然要!
哪里有那么多整塊的時間學,我的很多學生每天忙實驗,準備考試,做設計的,有些還經常熬夜,整塊時間就是一種奢侈;還有很多工作繁忙的伙伴,有的有小孩的,下班了有意味著另一個“班”的開始,太多整塊的時間有時候就是種浪費。
像前面說過,即使是整段時間,我們都要用番茄鐘給掐斷,給自己喘氣的時間才是持續的關鍵。
那怎么碎片化?一般G哥是把兩者結合,比如,發音就要整塊時間練,精聽也要專注練,但是,大部分記憶性的事就完全可以放在零碎的時間里。
G哥現在一般是這樣的:早上起來反復精聽一段新聞(如前面推薦的CNN Student News)并加理解,然后,摘抄下來需要記憶的部分(句子,表達或單詞等),把摘抄的小本子放口袋。
去上班的路上,去餐館的路上,出去見人的時候,在腦子里默記,如果不記得了,拿出本子看看,馬上又放進去.....因為前面在整塊時間里已經理解了,本子只起提示作用,這樣就不會因為一直看著本子而撞到樹啦,對吧!
尤其通過看電影學英語的時候,每天早上看完一個片段,摘抄重點后(基礎越低,摘抄內容相對越多),因為劇情是連貫的,摘抄下來的內容也是跟著劇情走的。
然后,在碎片時間如搭公交車的時候,你就可以回想劇情,所有知識點就串聯起來了,你只要看本子,提示一下,記憶就很快。
更重要的是:看上去很輕松,別人都不知道你在努力,你只是看著窗外,默不作聲,卻在飛速運轉。
旁邊的女生會看到一個站在車窗前,望著窗外陷入沉思,不被世俗所侵擾,
散發的神秘陽剛氣質的你,嗯,
G哥覺得很酷。
注意,碎片化不要太細,碎到窒息還學啥英語。看到過各種極端牛逼的案例。
有連吃個飯都得在記單詞,上廁所都要聽一把的;有把單詞貼滿屋的,把手機默認英文的(一有不適應的時候,又切換過來);有口袋里塞滿小紙條的,寢室里貼滿便利貼,走路都低頭記著的;有耳機時刻掛著舍不得摘的。
到底是不是如所想的那樣高效,我不知道,但是看上去蠻累的。還是悠著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