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昨天中午還為今天寫什么文章而焦慮的時候,昨天晚上一個偶然的時刻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之后我就知道了今天該寫點什么來抒發我觀看之后的情感。
這是一部可以說是非常老的題材故事,一部關于監獄囚犯的故事情節,但是電影卻拍出了令人難以忘懷催人清醒的故事。
監獄從外面來看就是一個改造犯人的一個場所,從監獄內部來看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里面有隱藏的交易市場,貨物供需關系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里面與外面都是一樣的社會群體,監獄里面的社會風氣習慣無形之中在影響著每一個人,從剛開始進監獄時候的不適應、想離開,到最后待久了的依賴,布魯克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監獄里面待了五十年,刑滿釋放之后由于不適應社會的節奏,總感覺遭到別人的歧視,最終選擇了自殺來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安迪.杜弗瑞的話使我感覺就是整部電影的中心思想,“人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趕著去死”。
安迪.杜弗瑞原本是一名非常成功的銀行家,由于自己的不善于表達導致自己的妻子紅杏出墻,自己又陰差陽錯被冤枉入獄,監獄長得知安迪的才華之后就想方式設法讓安迪幫助自己做黑賬投資,把自己的錢給洗白,然后準備退休時過一個安穩的富豪生活。殊不知這一切都在安迪的策劃之中,安迪運用自己熟練的知識幫助監獄長處理著這方面的財務,同時還承攬了監獄里面所有的財務報表,同時也使自己在監獄里面的地位得到了認可,方便了自己越獄計劃,經過十九年的不懈努力,終于脫離了監獄的舒服,并用自己偽造的人物及簽名、證件把監獄長讓安迪投資的錢全部給取出,并把監獄長的貪污證據給公布于眾。安迪自己拿著屬于監獄長的投資金錢在一座島上過著悠閑的生活,用安迪的話說這是他做 這十九年冤枉監獄應得的。
瑞德監獄里另外一個人物,因殺人入獄,在監獄里改造一共四十年,本來是對生活沒有什么希望的,但是由于安迪的出現改變了他的概念,同時也給了他新的希望,就像安迪說的,人只有心懷希望才有希望。
從另外一個角度觀看這部電影,我感覺我們社會不也是一座無形的監獄嗎?在這座監獄待久了,經過歲月的洗禮、摧殘,把原本屬于我們自己內心的希望給崔沒了,很多人猶如行尸一樣,只是為了生活在社會當中的一具行尸,沒有理想、沒有愿望。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明了一切,小學時的理想是省長,中學時的理想是市長,大學時的理想是縣長,畢業之后的理想是家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磨煉,意志的不堅定,內心深處的理想就會逐步的被磨削變小,一直到成為平凡人。
社會不就是如此循環往復的嗎?只有心有巨大希望的人才不被面前的困難給困住,就像古人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樣。
人要如何才能保持內心深處的原始理想而不被眼前的困難而轉移目標,這就需要有足夠的信念來支撐,信念如何獲取呢?兒時靠父母言傳身教,長大了看自學,從書本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