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校應(yīng)該學完拼音了,沒有學完的也已經(jīng)接近尾聲。關(guān)心孩子學習的家長,不由得開始關(guān)注:
學校教完了,孩子會了嗎?
怎么才叫會?。?/b>
我的孩子怎么抄下來的音節(jié)不會拼???
怎么孩子有時候會,有時候不會呢?
我們應(yīng)該怎么給孩子練,才能熟練掌握拼音呢?
……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從拼音是什么、為什么要學拼音開始。
拼音是什么?
漢語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qū)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qū)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采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采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zhí)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360百科
為什么學拼音?
給漢字注音
(沒有漢語拼音之前,我們中國給漢字注音的方法是“反切”。有興趣可以查查康熙字典之類的,就會發(fā)現(xiàn),那時候要給一個字注音,要用另外2個字,一個取其聲母,一個取其韻母,問題是:如果用來注音的這2個字也不認識,就無法知道不認識的字應(yīng)該怎么讀)
幫助識字
輸入法
查字典
①用于給漢字注音。
②用于教學普通話。
③用于字典、詞典的注音、排序,書刊的索引。
④作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礎(chǔ)。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漢字的領(lǐng)域:《漢語拼音方案》為盲文的點字和聾啞人的手語的制定提供了依據(jù)。漢語拼音還可用于手旗通訊、燈光通信中,用同漢語拼音字母對應(yīng)的手旗訊號或燈光符號來傳遞信息。在電子計算機輸入漢字方面,拼音輸入法是一種最為普及的輸入方法。
——360百科
怎樣熟練掌握拼音?
說來慚愧,我回憶自己小學時學習拼音的過程,竟然沒有半點印象。我再回憶之前所教班級的學拼音情況,從剛?cè)雽W的時候,有基礎(chǔ)和沒基礎(chǔ)的差別,到上課學習的時候,聽講和理解的差別,再到作業(yè)練習的時候,完成質(zhì)量的差別,好像慢慢地,原來掌握不熟練的孩子也就跟上來了。
所以,我覺得,在怎樣熟練掌握拼音這個問題上,我們首先應(yīng)該看到的是:
1.孩子之間原本基礎(chǔ)不同。
有的孩子上過學前班,有的孩子上學前專門學過拼音,有的孩子完全是零起點,所以不能只看在學校里的學習,家長就給孩子下定論,就過于著急或者過于樂觀。
2.孩子之間的學習能力不同。
人和人之間總是有差別的,而且擅長點也不同,所以在學習拼音上,也會有的同學學得快、學得好,有的同學學得慢、理解慢,這都屬于正?,F(xiàn)象。一時的差別沒關(guān)系,只要引起了重視,堅持運用和復習,時候到了,量夠了,自然就能引起質(zhì)變。
3.孩子學習之后復習的情況不同。
同樣都是在學校里上完了課,為什么同學之間的掌握情況也大不相同?因為有的孩子上課時學得比較扎實,下課后不容易忘記,有的孩子放學后還練習了、鞏固了,有的孩子全靠在語文課上的學習。付出和投入的不同,自然結(jié)果也就不一樣。
4.孩子之間的頓悟時刻不同。
其實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孩子懂事早,有的孩子開竅晚,所以有的孩子好像不會學習、不懂努力,一時成績不理想。
所以,自己的孩子學習拼音是什么情況,應(yīng)該先加以分析,然后再有針對地幫助和輔導。
具體說來,有哪些練習拼音的好方法,完全可以自己開發(fā)。
想學得好、掌握熟,無非就幾點:
多見,一回生二回熟,見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多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嘴里多拼幾次,比光看、光抄,效果要更好。
多聽,學語言其實都是一樣,可以找一找學拼音的兒歌、音頻,多聽,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習慣,一般是喜歡玩著,但是聽到什么清楚的聲音,喜歡跟著說,所以學拼音也可以多用這個方法,還不耽誤孩子玩。當然,多聽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拼讀能力,但是對識記幫助不大(畢竟沒有看到拼音),所以可以結(jié)合畫面、書本來使用,或者在孩子玩的時候放一放,磨耳朵。
多用,學拼音是為了用,也只有用,才能檢驗學習的效果,可以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動力。怎么用?可以看課外書,可以用拼音留紙條,可以用拼音下棋、打撲克(自己創(chuàng)意的游戲)。
不管學什么,都是需要練習的,不過對于小孩子,練習的形式可以巧妙一些,換個說法,換個形式,就能激發(fā)起他的興趣。
感謝閱讀!本文乃作者個人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謝絕轉(zhuǎn)載,歡迎轉(zhuǎn)發(fā)分享,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鄭重聲明:本文于今日頭條首發(fā),個人公眾號次發(fā),未授權(quán)于百家號轉(zhuǎn)發(fā)轉(zhuǎn)載。如在百家號看到此文,均屬抄襲!
作者簡介:三分之一
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碩士,16年小學教師,現(xiàn)任教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文章,可移步本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