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事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刻骨銘心的。不管成年后去過多少地方,我們的童年始終在那里,那個生養我們的村子,是我們永遠的故鄉。
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一群孩子在麥地里上學。就是這個不著邊際的夢,勾起了我童年時代抱著板凳上學的一段經歷。
小時候我盼上學,每每看到哥哥背著書包去上學,我都眼饞得不得了,可母親總是說,你年齡還不夠,這讓我很是著急,村南頭那個紅磚青瓦、永遠飄著紅旗的小學校,成了我心中最神圣的殿堂,總想著有一天我背著書包走進去是件多么驕傲的事情。
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幼兒園是后來的事,我們那時候是沒有幼兒園的,小學以前的日子都是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瘋玩中度過。1984年秋天,我已滿7歲半,終于可以上小學一年級了。
開學那天,我背著母親給我縫制的布書包,抱著小板凳去上學了。我只知道學校里有桌沒板凳,板凳需要自己從家里帶,開學以后我才知道,我們不只是沒有板凳,我們連教室都沒有。
學校小,學生多,一年級新生只能在校外上課。教室是學校借的,那個房子很氣派,厚厚的青磚墻,粗粗的屋梁,房檐往前伸出兩米多,下面支撐兩根粗壯的柱子,柱子立在兩面大青石上。房頂的四個角是高高向上翹起的。這樣的房子和我家的房子一點都不一樣,我家的房子是泥土里混上麥秸蓋成,房前沒有伸出來的房檐,房頂也沒有翹起的四個角。聽大人說,那是政府征收的地主家的房子。地主去了哪里我們這些孩子都不知道,況且那個時候也早就沒有地主了。
就是這間不是教室的教室,對我們來說都很難得,當時一年級有兩個班,甲班和乙班,而這間教室只能容納一個班的孩子上課,另外一個班只能露天在外面上課。就這樣,一間教室兩個班輪流著用,一個班一天,遇到陰雨天氣,就都擠到屋里,一個班站著,一個班坐著。
天知道開學第一天我?有多失落,我不但沒有進入我心中那個神圣的殿堂,我連教室都沒進。我被分在了乙班,而開學第一天教室被甲班占用。因為條件有限,我們帶去的凳子成了桌了,我們就大地當登席地而坐開始了我們的學生時代。
這樣的故事說給現在的孩子聽,有誰會信?可是在我們那個年代,這是真的。
每天上學放學,我們除了背著書包,還要帶著凳子。我的那個木凳子每天被我抱來抱去,被我磨的連凳子腿都是光滑的。每每經過校門口,看到高年級的學生從學校里興高采烈地跑出來,我們都感覺自己像被拋棄的孩子。后來,天氣變冷了,有幾個老師實在不忍心我們再受凍,主動把他們的集體宿舍讓了出來,自己則騎著車子每天幾十里地來回跑。
我記得那時候的冬天特別冷,同學們的手都凍爛了,留著白膿水,腫的像氣蛤蟆。常年不斷的鼻涕流下來,都是伸手用袖子擦,那袖口擦鼻涕擦的又硬又亮。好在那個冬天我們不用再抱著凳子露天上學了,在老師的關心下,我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教室。不用抱凳子以后,我們又開始往學校抱柴火,在教室的墻角點起一團火,取暖用。
父親常說我們這一代趕上了好時候,沒受過罪??墒俏矣X得我們的孩子更幸福,我們雖然沒受過什么罪,但也受了點小委屈,可是我們的孩子,一點小委屈都沒受過,純粹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我都不知道在那些沒有空調的年月,夏天的酷暑、冬天的嚴寒我們都是怎么過來的。
那天我經過小時候的學校,發現學校已經擴建,蓋了樓,操場鋪上了草坪和橡膠跑道,但是校園里卻靜悄悄的,看不見孩子們的歡鬧。家人說,學校里現在六個年級加起來連一百人都不到,好多年輕的父母都在城里買樓,帶著孩子到城里上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