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國作家馬丁·艾米斯也是這樣練習寫作,他曾說過:“當我為一個尚未完成的句子犯愁,不知怎樣才能寫出這個句子時,我會想,狄更斯會怎么寫這個句子呢?貝婁或者納博科夫會怎樣攻克這個句子?”
2倉稟實而后知榮辱,衣食足而后知禮儀。
3人的痛苦恰恰就在于,自己的現實狀況配不上內心的那份期望,卻又無力改變什么。
4學會獎勵自己。怎樣獎勵自己?很簡單,就是嘗試早睡一次,然后把早睡之后的種種感受記錄下來。
5比如昨天晚上,我在11:02關燈睡覺。能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我從下午開始就在給自己打氣:今天晚上一定要在11點入睡。所以,晚上雖然有同事聚餐,我依然不斷提醒自己,早點回家,早點洗澡,早點睡覺。
在11點時,我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機,關燈睡覺。早晨5點多醒來,感覺很開心,不僅因為睡得好,而且起的早,這樣我可以從容的去跑步,去寫作,去上班。而且我回顧了一下昨晚睡前的過程,發現還有提高的余地,至少有十幾分鐘刷微博的時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今晚睡覺時完全可以戒掉。
6革命運動要求它的領袖能夠比旁人早一點看到將來要發生的事情, 在這方面毛澤東很成功,所以他的追隨者對他的判斷力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7約翰·S·謝偉思,是抗戰時期美軍駐延安的觀察組成員,在與毛澤東等人經歷了3個多月的深入接觸后,他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毛主席能夠成功地戰勝他的眾多對手,而成為公認的領袖?
最后,他的結論是:目光遠大。
8《洞見》我們的行為由什么來引導呢?決策是如何做出的呢?在心理學領域,特別是進化心理學領域,人們逐漸達成共識,認為思維是“模塊化”的( modular)。這樣來看,你的大腦是由很多專 門的模塊組成的模塊可以評估境況并做出反應,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塑造了你的行為。而且,模塊之間的大多數互動是你意識不到的。
9我們每一個人活的都是一輩子,活著,就要找到活的意義,就要找到人生的意義,就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所以,我們才要學習,才要生長,才要和我們一樣的人在一起,才要如同我們的每一位小伙伴們說的,我們是一群向往美好的伙伴,在一起,創造美好,成為美好。
10記錄與分享最重要的不是獲得別人點贊,而是從自己的每日生活中發現意義感。如果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意義感,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更加有意義。
11如果我們深入科學本身會發現,其實科學有兩個很重要的精神,其一是自我的質疑;其二是自我的進化。這兩點是科學精神最本質的東西。
12銷售九部曲:準備、歡迎、聆聽、細問、供選擇、定期望、答辯、成交、何日君再來。
13后來我才了解到,判斷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的關鍵點在于:「內心的能量來自何處?」如果主要通過獨處獲得能量,屬于內向型的人,如果主要通過社交能獲得能量,則屬于外向型的人。以這個角度看,我屬于典型的內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