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幽綠的光,搖搖晃晃,搖搖晃晃地從眼前飛過,剎那間,夏日夜晚悶熱的空氣似乎凝滯了,這城市的絢爛霓虹,這城市的燈紅酒綠似乎無聲地隱匿了,只眼前的一抹微光,靜默著,逐漸放大了……
宮崎駿,我總在想,他也是這樣的螢火,不張揚,也不放棄,靜默地,執拗地散發著微弱卻溫暖的光,把自己心中的美麗世界重現,守候著早已在時代迷失的夢。
他有一種執念:堅持手繪,拒絕電腦。他是高科技時代“古板”地手工藝術家,幾十年來,他僅僅依靠著一支筆和一張紙,就構建出一個又一個令人癡迷的世界。
宮崎駿堅持手繪。在他看來,繪畫技能是動畫創作者永遠不能拋棄的?!斑@是個動畫技術時代,一切都可以靠科技輕松完成,可我是個不喜歡搭順風船的人,畫面的明暗還是由人控制的好”。
一部動畫要畫上十余萬張手稿,人物,場景,構圖等等,三四年才出一部作品;他沒有劇本,“當我開始繪畫時,故事才跟著展開”這意味著他不知道故事什么時候結束,故事是否精彩,這是一場賭博。
吉卜力工作室僻靜,冷清,里面堆滿了鉛筆和紙,比起好萊塢動畫工作室落后了不止一個時代,然而正是這些手繪的畫稿,一次次戰勝好萊塢,創造商業奇跡。
“以手繪心”堅持,使他視力嚴重下降,長期的伏案工作,使他肩周炎越來越嚴重,現在的他已經垂垂老矣,然而,他還在堅持,像夏夜閃爍的螢火。
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琪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卑耸旰?,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
從來沒有誰可以如他這般,把動畫片做得這樣觸動人心,不同于傳統的正邪對立,他作品的題材涉及戰爭和平,人與自然,成長,回憶,不會有過多的修飾,仿佛帶有時光的溫度,娓娓道來,我們對他的喜愛,大多因為貪戀這樣的溫暖,留戀逝去的時光。
看他的作品,總帶有一種難以自持的期待與愉悅,他用一種近乎溫柔的方式告訴世界,希望,溫暖和愛的重要性,他的表達藏在色彩鮮艷,清新明亮的動畫之后,帶著打動人心的說服力。
關于成長
對他作品中的少年少女們,我們總是格外寬容,宮崎駿在展示他們的優點的同時,也展示著他們的不足,真實的,令我們感到親切,也就多了幾分寬容,期待他們的成長。
《千與千尋》中的千尋,一個普通的十歲日本女孩,不慎來到到中世紀的古鎮,因為有白龍的幫助才算在那個神奇的國度里安定了下來,開始以為這是一個千尋的奇幻旅程,后來才發現這是一個和成長相關的故事。
千尋為了救白龍到錢婆婆那去,歸還印章,并代替白龍向她道歉的時候,錢婆婆告訴千尋,無論什么事情,救白龍,與父母重返原來的世界等等,都只能依靠自己,正如白龍對千尋說的“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這其實也是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所必須面對的游戲規則,我們所能夠永遠依靠的只有自己。當千尋最后乘上那班有去無回的列車時,她的眼中不會再有遲疑和慌張,最初怯懦,哭泣的千尋已然消失了,她主動踏上命運的旅途,是尋找自我,也是自我成長。像宮崎駿自己說的“所有的成長到最后總是一次旅行”。
關于勇敢
沉醉于宮崎駿的故事敘述中,他對勇敢有不一樣的闡述。在他的鏡頭下,少女,少年,竭盡全力地守護,戰斗,沒有超能力,或者說明顯地處在劣勢,最后取得勝利所依靠的往往不是力量,而是信念。他用一種“柔弱”支撐下的正義對抗邪惡,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所迸發出來的勇敢和無畏輕易地打動了人心。
《天空之城》,普通的礦工少年和外表羸弱的拉普達繼承人希達為了保護飛行石并決心找到天空之城(拉普達)所展開的冒險之旅。除了里面美得驚人的畫面,你會震驚于希達的勇氣,一個毫無戰斗力的少女是怎樣抗衡一支軍隊?面對軍隊首領穆思卡:“只要得到了拉普達的巨大能量,我就能控制整個世界”的龐大貪欲,希達的回應讓我們在工業文明中深思,“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了多么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了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我們常常把這看作宮崎駿本人的發聲,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所忽略的,我們已離了土地,在時代的洪流中,失了“根”,也失了與時代抗衡的勇氣。
關于戰爭
宮崎駿是一個矛盾體,他迷戀飛行器和武器,卻又痛恨它們淪為戰爭工具;他是“黑色幻想家”,卻又對人性的純真與善良充滿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充斥車飛行的夢想,也充滿反戰思想?!豆柕囊苿映潜ぁ飞響涯Х▍s自認懦弱的哈爾,不愿為帝國戰爭出力,卻在背后竭力阻止戰爭;《紅豬》中的波爾格·羅素,一戰中的空軍英雄,卻在戰后自施魔法變成一頭豬,與戰爭劃清界限;《螢火蟲之墓》第一次看到把戰爭題材表現得如此哀婉動人的電影,在戰爭面前,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徒勞,漫天飛舞的螢火蟲,不過是悲劇開始的序幕……
華人喜歡宮崎駿的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承認日本侵華戰爭,對二戰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感到恥辱,他要求政府向中國和韓國謝罪,喜歡他的坦誠。我想正是他對戰爭的清醒認知,才能創作出這樣觸及靈魂的有溫度的電影。
螢火的微光雖弱,卻不會熄滅,這是他的堅守,也是他的姿態,與飛速發展的時代,工業文明的對抗。
文字 | 彌生
編輯 | 執象
圖片 | 宮崎駿電影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